每经评论员 叶檀
习惯了强心针的经济一旦下滑怎么办?打更大剂量的强心针。
2011年、2012年房地产与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凸显中国重要产业的过剩产能,从钢铁、水泥到机械工程,无不处于现金流下降、多角债初现的困局之中。从2012年年底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高铁、地铁等重点项目开工,城镇化越炒越热,可以看出经济恢复了投资主导的格局。
新华网报道显示,“中国多地再现投资冲动,多个城市GDP目标为12%”,武汉、哈尔滨、天津、合肥、南昌等城市,不约而同地将今年的GDP目标设定在12%左右。与此同时,投资仍受到倚重,多个城市的预期完成投资总额占到GDP总量一半,甚至更多,这股热潮近两年绝不会退却。
投资的扩张是不可扼制的,这是历史倒逼的结果。在此前的十几年,中国不仅成为车轮上的国家,也成为重工业化之国。
2005年年初,吴敬琏撰文反对重工业化,指出“扬短避长”地把高资源和资本投入的重化工业当做支柱产业,希图通过其超常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结果只能降低整体经济效率,破坏持续较快增长的基础,因此,走“重化工业化”道路有悖于中国的国情。
而另一位经济学家厉以宁针锋相对,指出作为大国的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重化工的阶段虽然不可避免,但技术的跳跃性发展仍可实现。”建言在重化工的发展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
历史很快就得出结论,中国的重化工行业得到长足进展,这些基础工业在国际贸易下降后,只能通过内部投资加以消化,否则,中国的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将全军覆灭,这显然是中国无法承受之重。城镇化就是最好的投资领域,除了城镇化,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消化过剩产能,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并非对未来理性预期的结果。
投资扩张从某种程度上会弱化民企地位。市场化的城镇化模式,由投资者、消费者决定什么地方,哪座城市能够成为区域的中心城市。而现在,轨道交通建设在什么地方,这里就是中心城市,于是,中心城市在规模上就集聚了更多的资源,并不奇怪,上述GDP两位数增长的城市,都是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
这十年来,无论是重化工,还是在民企较集中的房地产领域,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集团军作战”的方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下降,2006年以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每年都会编制一份来自新兴市场的100家“全球挑战者”名单。该名单上我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一直在稳步减少:今年仅有26家,相比之下,2006年为36家。当国有企业效率下降、民营企业基础不稳时,政府投资就成为最重要的应急之举。
政府投资需要资金支持,除了政府前两年大幅上升的财政收入外,高达90万亿元以上的本外币存款,是未来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从2010年开始,社会融资总量直线上升,预计再过两年人民币贷款占比的权重就将下降到50%以下。深圳的前海经济开发区试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QDII2等,意味着国际资金将更多地投向中国。
面对投资不断扩张的现实,国人更好多买澳元。据《华尔街日报》1月16日报道,近年来铁矿石全行业范围成本在稳步上升,力拓股份有限公司仍将推进数十亿美元的澳大利亚矿山扩张项目,他们认为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不会下降。去年其全球铁矿石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53亿吨,由于中国经济状况好转,铁矿石价格自去年9月份以来已反弹近80%,目前接近15个月高点。澳元从去年5月开始进入上升通道,至今没有停止。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实习生 李艳培
“在股市1800点时看到证券交易所内,股民疯狂割肉,内心焦急却无可奈何,于是选择在网络上用激烈的言辞疯狂喊多,希望引起股民注意。”这是股市博客红人叶荣添开博的初衷,但是一年多来,他的博客访问量过亿,至今仍以每天近百万的次数被点击。
他的名字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他对股市走向的预测屡屡兑现,他的演讲现场一票难求,他被称为“中国股民的精神领袖”。
然而,因他而起的争议和质疑也不断增加。有人说他是智囊团包装出来的代言人,有人说他与某财经俱乐部关系密切。近日,本报就此专访了这位股市博客红人。
“我其实不叫叶荣添”
“我的真名叫胡斌”,被问及名字,叶荣添毫不避讳。“正如之前媒体报道的,我喜欢港剧《创世纪》,叶荣添是剧中主人公的名字。我觉得自己也经历了很多事,跟叶荣添很类似。”
据有关资料显示,叶荣添曾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大三时主动退学,在家人的帮助下进入工作,后进入当时的云南证券。不久云南证券因经营不善倒闭,他开始四处游荡,先后到过广州、上海、深圳,做过机构研究员助理、私募交易员、操盘手等。
记者向叶荣添求证此事,他表示“我确实在证券机构工作过,但不是有关媒体上说的那样。那些机构的名字是他们编的,具体的名字我不方便说”。当记者问及能否把自己的经历简单介绍下时,他表示很遗憾,“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大家都是向前看的。”
叶荣添的博文风格尖锐,个性鲜明,让人感觉十分狂傲,被问及在生活中如何与朋友相处时,他反问记者,“你跟我说话觉得我难以相处吗?”。电话中的叶荣添表达清晰,能回答的问题直奔主题,不方便回答的就直接以“不好意思,不方便说”回绝。
“公开场合暴露的自己可能不是真正的自己,我之所以用尖锐的语气写博客,是当时特殊需要,后来大家都习惯了,就延续下来了。”
50%的收入来自炒股
一直低调的叶荣添在今年下半年以来,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端,各地也不断传来叶荣添演讲现场火爆的消息。对此,他表示“我并没有刻意回避或接近媒体,我有时间就会接受采访。之所以最近报道比较多,可能是他们觉得我有这个说话的权利。”
叶荣添透露,他今年2月份从深圳来到北京,6月份创办创世纪资产管理公司并出任董事长。自己的正式职业为私募基金的董事长,而不是操盘手。对于自己的收入,他表示有多方面,不方便说,但是炒股的收入占50%。
对于自己公司的运作方式,叶荣添表示,“完全符合法规,不存在代客理财或者是替人炒股的情况,而是委托银行或者信托公司发行产品。”
据相关资料显示追随叶荣添的资金有500亿,当记者求证时,他笑着说,“那是我随口开玩笑说的,具体多少并不知道。行情好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有10万,乘以关注我博客的人数,你自己可以算出来有多大。”
“我的背后没有智囊团”
在叶荣添被股民狂热追捧时,质疑他的声音也从来没有断过。讨论最多的是有人认为叶荣添是被智囊团包装出来的,他的走红是智囊团有意的“造神”运动。对此,叶荣添果断地说,“我的背后没有智囊团,公司是我一个人在打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叶荣添2007年底开始在东方财富网开博,2008年3月转战新浪。对这一转换阵地的原因,在他的博客中稍有涉及,但具体细节他表示不愿意再谈。
对叶荣添的另一个质疑是他与某财经俱乐部的关系密切,当记者问及,他表示,“与该俱乐部关系一般,我2008年9月6日在那边开过讲座,以后再没有过多接触,只是普通的合作关系。”
谈及自己走红的原因,叶荣添表示“可能股民比较喜欢我说话的方式和个人魅力,没有其他的因素了。”
预测错误被人骂“喊冤”
叶荣添因多次准确预言股市走向,成为股民心中的神。在受到热情追捧的同时,网络上对他的骂声也不绝于耳。
有的股民直接发帖称受到叶荣添的误导,对此叶荣添称错误不在自己。
“我预测的顶部和底部区间是十分明确的,我主张中长线操作,持股至少一两个月。而有些盲目的股民,他们急功近利地用我的方法套在两三天的短线操作上,造成损失不是我的错。”
对年内中国股市的走向,叶荣添表示,“创业板年内不会有大行情,主张股民不参与。A股市场春节之前逢低买进,持股不动,至少到2、3月份。”当记者问及有没有具体的个股推荐时,叶荣添称“股民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投资情况,参看我博客的分析,自己决定。”
叶走城 建行深圳分行明星理财师
8:00~8:30 浏览当天重要财经信息,并制作短信发送给客户
8:30 晨会
9:00~12:00 处理客户事宜
14:00~16:00 安排客户活动,做理财投资
16:00~16:30 预约客户
17:30~18:00 夕会
18:00~20:00 晚餐,梳理当天工作,汇总资料信息
编者按: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仅次于美国与日本,中国拥有百万美元资产的家庭数位列第三,并且今年有望超过日本,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已近80万亿人民币。未来,国人的理财需求必然大幅增加,对理财师的需求也会快速增长。然而,中国尚未有完整意义的理财师群体,中国基金报自本期试刊号开始推出明星理财师专栏,希望通过这块阵地,为推动中国理财师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 彭潇潇 杨波
和大多数银行理财经理一样,建行深圳分行明星理财师叶走城经历着比一般人更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不一样的是,叶走城比普通理财师更加辛苦,因为晚上回家,他还要花2到3小时看书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不过,辛勤的付出和耕耘,让叶走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2012年获评深圳最受市民欢迎的十佳理财师,获得建行总行多个大奖。更难得的是,他赢得了客户的信任,现在管理资产近5亿,维护高端客户382个,其中私人银行客户、钻石客户52个。
这位正值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有一个梦想:未来拥有自己的理财工作室,力争在以家族信托为代表的大财富管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天道酬勤 锋芒渐露
叶走城温和的笑容下,有一颗自强不息的上进心。2005年,叶走城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福建连城职业技术学院当了两年老师;2007年,考入厦门大学法学院;2010年7月,拿到法学硕士学位后,没有选择做律师,却成为深圳建行的一名普通柜员;站了两个月柜台之后,他转做个人业务顾问;2011年6月,成为理财经理。
因为学习背景跟金融没什么关系,叶走城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入行后,叶走城开始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每天晚上9点到12点,都是他的学习时间,除了学习财经理论知识,还会跟踪网站、报纸、杂志上报道的财经信息。“我每天都会坚持关注三个话题:股票、房地产和基金。”叶走城说。除此之外,每到周末,叶走城还会利用参加同学会的机会,和金融行业的同学交流看法;平时也经常和同行或券商资深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交流,从他们对行业、对市场的看法中吸取营养。
历时三年半,锋芒渐露。他先后考取了金融理财师、特许财富管理师、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专业资格,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复合专业知识体系,并因为在分析方面表现突出,被聘为建行总行贵金属百家讲坛的讲师。
进入2013年,他的积累开始转化成上升的动力。2013年7月,他升任建行深圳分行中旅公馆支行行长助理。2013年11月,调入福田支行个金部,从事小企业业务推动。与此同时,分行也相中了这位年轻人,12月份叶将调任分行个人银行部担任产品经理,负责协助全行客户经理做好客户服务和营销支持。
多此一举 持之以恒
在叶走城看来,理财工作是起步容易,做好难;入门容易,出师难。“尤其是在市民素质较高、金融业竞争激烈的深圳,市民的理财意识和服务意识相对较高,很多客户自己就具备非常丰富的金融知识,要让客户接受你、信任你,愿意把财富交给你来打理,并不容易。”叶走城说。
他把自己做理财的经验总结成八个字:多此一举,持之以恒。“所谓多此一举,就是在工作中要比分行的规定做得更进一步,多担当一点;在客户服务中,要做到比客户想得更远一点,服务更专业一点,付出更多一点;所谓持之以恒,就是认识到理财工作本身注定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客户从陌生到认识到熟悉,至少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的沉淀,只有坚持专业学习、坚持持续服务、坚持真诚相待,才能换来客户坚定不移的支持。”叶走城说。
叶走城对客户一直非常用心。刚到建行时,在柜台做结算业务的叶走城开始关注到一个潮汕籍姓陈的客户,每次办理业务他都是来去匆匆,叶走城开始试着和他简单交流,得知他在做建筑工程,生意刚开始,很忙,对银行金融也不太熟悉。叶走城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开始主动打电话联系,问是否需要提前预约所需提取的现金。后来,陈先生跟叶走城有了一些私人的聊天,他慢慢开始接受叶走城推荐的7天通知存款和短期理财产品。两个月后,叶走城转到个人业务顾问岗位,一天,陈先生突然打电话告诉叶走城,因为觉得他比较靠谱,准备从其他银行转入1000万,希望能帮助提供理财建议,并邀请叶走城周末去他家做客。陈先生成为叶走城的第一个私人银行客户,而私下他们也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叶走城不仅是陈先生银行融资的投资顾问,也成了他家的常客,成为陈先生孩子学习的辅导老师。
在叶走城看来,理财师需要很专业,但也需要温情的一面,“客户不是一个人,他后面有一个家庭,你不仅要跟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还要跟他的家庭沟通,客户重要的日子要铭记于心,比如结婚纪念日、小孩生日,关键的时候送去问候,在人家需要的时候真心去帮助他。”
这些努力得到了客户的真心回报。2012年,在参评深圳市十佳理财师的时候,主办方的评选考核中纳入了市民投票的环节。“活动刚开始,很多客户都拿着报纸到办公室来跟我确认是否是我本人参评,有位老人家不会上网,就请家人上网帮我投票,还号召公司其他员工全部来帮我做这个事情。”回忆当时情形,叶走城非常感慨。
在用心服务客户的同时,叶走城也用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每天早上,晨会前的半小时,在浏览当天重要的财经信息、理财资讯之后,叶走城会提炼成200字左右的短信发送给客户,这并不是银行规定的任务,而是他自己维护客户关系的一种方式。每当重大政策变化时,他会提醒客户注意;重大节假日,会给客户送去问候。为了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所有的短信都会打上“建行阿城”的标签。叶走城希望,“建行阿城”能走进客户心中,“理财经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客户往往会收到多家银行理财经理推送的信息,没有自己的品牌,很容易被忘记。”到现在,“建行阿城”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品牌,受到大多数客户好评。“最近调到福田支行后,短信发得少了,还有客户问,为什么小叶没有发短信了?”叶走城笑言。
做家族财富的管家
从业三年半,叶走城悟出,一个优秀的理财经理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业界良心。“专业素养是理财工作的基础,而业界良心则是理财工作的底线,概括起来就是要求理财经理必须做到德才兼备。”他说。
叶走城理解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客户普遍关注的财经功底上下功夫,还要跳出理财看理财。“一个理财师面对客户时,不仅要帮助客户对财务进行配置,往往还需要针对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规划和指导。”叶走城介绍他自己的经验,“我是学法律出身,又做过老师,和客户在一起不一定只聊金融的问题,也可能谈小孩教育的问题,遇到客户在生活中有法律纠纷,成为他们法律的贴身顾问。”在他看来,为客户做综合服务,金融是前提,综合规划是重点,“不能因为你是理财师,就只关注在客户财务上,只关注在他的钱袋子上。”
业界良心,在叶走城看来,就是对待客户,要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自己都不愿买的产品,不随便向客户推荐。然而,面对银行的销售指标和客户关系,该如何平衡?对于中国基金报记者的提问,叶走城很从容:“这其实很简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比如风险高的股票型产品,就应该卖给风险偏好高的客户。”他强调,一定要避免在不了解客户需求的情况下,盲目给客户推荐产品,“理财经理在平时跟客户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做好客户分类,避免出现产品和客户需求的错配。”
不仅如此,在叶走城看来,服务客户还应该以点带面,“个人理财是第一步,家族理财是大方向。”
理财经理的工作非常辛苦,付出与回报并不对称,很多优秀的理财师都选择了走上管理岗位,但叶走城希望在理财的岗位上一直做下去。因为他的目标是,与客户共同成长。他希望经过3~5年的时间积累,能拥有20位顶尖的私人银行客户,“希望他们不仅是我的忠实客户,更是我生活中的朋友,大家互相信任,拥有家人般的情怀。”
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拥有独立的个人理财室,有自己的品牌和口碑,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不仅为现在的客户服务,也能为他的后代服务,真正做到把理财服务和财富传承结合到一起。“像国外一样,做家族式的财富管家,帮助客户做到财富和生活中的自由自在。”叶走城表示,“这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千万个中国理财师的梦想。”
本篇报道是中国基金报“明星理财师”专栏的第一篇,该专栏致力于为中国优秀的银行理财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欢迎所有在大财富管理领域有自己独到看法和观点的优秀银行理财师跟我们联系或投稿,我们将为你提供足够大的舞台,报道你的故事,传播你的观点!让我们共同拥抱正在来临的大资管时代,一起打造中国的明星理财师群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