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特朗普2.0给全球经济增加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政策成为关注焦点

11-17 3阅读 0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11月16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作为该组织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中国将给APEC带来哪些“中国方案”,又将同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怎样的互动,被各方给予密切关注。

本次APEC会议以“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会议主题下设的3个优先讨论事项,包括贸易与投资、创新和数字化、可持续增长,这与2020年APEC会议通过的“布特拉加亚愿景”相对应,体现出APEC对设定目标的务实追求。

在本届峰会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虽未出席,但却是“房间里的大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APEC成员担心,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可能加剧贸易摩擦,这将给本就疲弱的全球经济带来新的冲击。

特朗普政策2.0有何特点?对全球经济有哪些潜在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将何去何从?市场对APEC峰会和随后的G20峰会有哪些期待?针对这些问题,11月16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电话采访。

特朗普2.0让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21世纪》: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将至,他扬言要对所有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分析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可能导致美国国内通胀卷土重来,还可能会损害全球经济增长。怎么看“特朗普2.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专访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特朗普2.0给全球经济增加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政策成为关注焦点

邢自强:“特朗普2.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我总结为一句话,即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提到关税分为两个重要环节,一个是“单打独斗”,另一个是“四面出击”。

所谓“单打独斗”,就是仅针对中国加关税。如果是这样,中国的企业和产业链在经历了2018-2019年期间的贸易摩擦后,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不会手足无措。过去6年,中国在被美国加大关税后,实际上占全球市场的份额是不降反升的。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家和产业链不断修炼内功,通过各种方式的多元化,找到了新的产品和市场。所谓“新产品”,也就是,从简单的手机、电脑变成了做“新三样”等附加值比较高的新产品,大放异彩。所谓“新市场”,也就是,减少了对美国的直接依赖,相反与同中国比较友好或者至少比较中立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不断增长。举例来说,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在6年前仅占总出口的1/3,现在已经占到43%,而且可能逐渐朝占比过半演进,减少了对美国的直接依赖。在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带动之下,中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经历了2018年的关税战之后实际上是不降反升的。因此,即使特朗普政府再次对中国加征关税,对企业信心、整体投资和贸易的影响也不会像2018-2019年那样大。

所谓“四面出击”,就是特朗普团队在竞选中提出对全球其他地方都要征收10%-20%的关税,这对企业信心、全球FDI和贸易的影响更大。过去6年,很多企业逐渐采取产业链多元化策略,以规避美国对华关税的风险。如果美国对其他贸易顺差的国家也打关税战,对全球企业的投资信心和全球贸易周期会造成严重打击,可能对全球经济的拖累更大。

中国政策走向和中美关系演绎成为焦点

《21世纪》:APEC和G20即将先后在拉美举行,中美两国元首都已表示将现场参会。在特朗普即将上台的背景下,预期哪些话题将是大国国家领导人将在会上或会议间隙着重讨论的?

邢自强:无论是在这两场国际会议上,还是在大国领导人的会谈中,我想市场都会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中国已经将恢复市场信心,使经济和资产价格回到良性循环作为重中之重处理。从今年9月24号至今出台了一揽子增量政策,我相信全球在APEC、G20等场合高度关注中国这一轮政策的作用以及下一步的后继力度会有多大,可能大家会关注中国决策层释放的这种信号。

在近期世界银行和IMF年会期间,中国财政部官员在华盛顿参会时也表达过,接下来还有增量政策,并且会更加重点针对消费端。这肯定是非常符合全世界对中国作为有担当的第二大经济体的预期。毕竟,如果中国愿意摆脱之前的通缩循环陷阱,更多地针对内需和消费做出相关的政策支持,那对全球经济的复苏都是一个大好消息。因此,我认为这是海外人士高度关注的内容。

第二,中美关系的演变与博弈态势。美国将于明年1月20日迎来政权更迭,特朗普团队届时将入主白宫。尽管共和党与民主党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但在敏感科技领域寻求适度脱钩方面达成了高度共识。这意味着,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中美之间在这些敏感领域都将面临竞争乃至局部冲突。然而,两党在能源政策上的策略差异显著:民主党倾向于推动新能源发展并实现部分绿色转型;而共和党则更加重视传统能源,对新能源持保留态度,甚至在竞选纲领中提议修改或废除拜登政府提出的通胀削减法案中关于新能源的支持条款。鉴于此,全球将密切关注美国大选后的政策走向及其对巴黎协定和减排目标的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一,中国有机会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展现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角色,特别是在促进全球减排和绿色转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是第二个关键点,即中美两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21世纪》:对G20国家来说,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邢自强:在分析美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对外和对内经济政策时,我们认为,关税、财政和移民是三个最关键的区别点。特朗普与拜登在这些议题上的立场截然不同:前者主张提高关税、扩大财政支出、降低企业所得税,并严格控制移民,这些构成了其政策纲领的核心内容。假设这些措施能够完全实施而不受到任何限制,可能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例如,增加关税的同时减少企业所得税可能导致两个主要问题:首先,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上升的风险;其次,由于成本增加导致消费信心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在未来两年内可能造成约1.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速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普遍认为特朗普会尽力实现其竞选承诺,但实际情况往往比预期更为复杂。因此,在执行相关政策时,他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来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这一点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美国赤字与债务规模或进一步扩大

《21世纪》:特朗普竞选期间表示要大幅减税,这是否会继续加剧美国政府债务问题?如何评价美国当前的财政赤字率?当前的债务规模是否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是否可能对全球经济构成重大风险?

邢自强: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近年来,市场普遍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认为其具有韧性,资本市场表现亦十分强劲。除了AI等科技变革带来的积极影响外,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2020年至2024年间极为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持续增加赤字,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支出,美国经济得以提振。截至目前,美国已经历了两到三年的高通胀期,且赤字率依然居高不下,超过GDP的7%。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这些政策,如对外征收关税、对内减税等措施,也隐含着进一步扩大赤字的风险。在此背景下,美国的财政可持续性如何?财政是有天花板的,树不能长到天上。随着债务成本重新被定价,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美国财政的付息成本就都在稳步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还会继续上升,甚至很快达到历史最高点。

美元的信用建立在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美国的债务与GDP的比例必须要稳定下来,债务率不能无限上升。因此,美国最终需要进行财政整肃,这意味着适度收紧、减少赤字,而市场将评估这一过程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因此,特朗普政府尽管有很多设想,但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制约因素,包括当前对美国财政利息负担的讨论,最终可能形势比人强。

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对外加关税、对内减税,可能的结果是通胀继续保持相对高位,因为对外加关税增加了成本,对内减税又刺激了国内的需求,而通胀下不去,利率就下不去,那么本就相对高企的债务负担的付息成本就更下不去了。而市场的反馈可能最终倒逼美国的财政政策更重视可持续性,也就是说是要适度地进行财政整肃,在未来几年适度缩小债务规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