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连发担保跑路案涉资近10亿 3000多人报案

昨天 1阅读 0评论

  曾经,洛阳市担保行业高速发展,几百家公司攻城掠池,洛阳人也陷入对高息理财的狂热追逐中。但如今,连发的案件让他们成了惊弓之鸟。

  “今年5月以来发生的大华投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大华)和国担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国担)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及人数众多,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和谐。”8月26日,河南当地的一则报道这样写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两起案件中,大华涉案金额达2亿元,国担达6.37亿元。国担案发的7月17日这一天,成了洛阳市几千名集资者的噩梦。仅隔三天,洛阳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处非办)贴出一份公告称“恒生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生)法人代表刘某去向不明”。恒生案件涉及金额近1亿元,三起担保投资公司跑路案涉及金额将近10亿元,而这三家担保投资公司都是当地的明星企业。

  洛阳担保业怎么了?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洛阳,试图从这里找到一些答案。

  投资者理财梦变噩梦

  76岁的老人李云映在今年3月3日向国担打入了9万元,这些钱由三个老人集资,国担给他们的月息是1分7,这样他们能够每月获得1500元的收益。

  此后,三位老人又凑齐了3万元,这样,他们在国担的投资金额达到12万元,月息也增加到1分9。因为按国担的法则,资金越多,月息越高。

  68岁的老人李敏家住洛阳涧西区,“平时舍不得买菜,晚上到菜市场捡菜叶”的她在今年5月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她与另外两位亲戚凑了11万元,同样将这笔资金打入了国担指定账户,以获取每月1分8的利息。

  李敏希望能用这些收益来改善一点生活,她的退休金只有一千多元,而她的孩子多年下岗,这次用作投资的3万块钱是她多年攒下来的退休金。

  促使她作出这个重要决定的是国担的业务员。今年初,她所住的涧西区,经常见到国担的业务员走街串巷,宣传“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让老人吃下定心丸拿出养老钱的还是国担的声望,“政府批准、营业执照齐全,还拥有最具投资价值等称号。”

  但是,7月17日这天,一切似乎都成了噩梦。

  “国担出事了!”这条消息首先在街坊邻居间传开,消息同时在洛阳本地论坛不胫而走。按照多位投资者的说法,平时与他们联系紧密的业务员手机突然无法接通。处非办的说法是,有国担公司职员联系不到老板,于是向公安举报了。

  国担案发似乎没有任何征兆,在前一天,公司业务也很正常,一名肖姓投资人还在这一天签了73万元的大单,“没有什么异常。”

  顶着光环的担保公司

  距离国担出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但投资者心理的阴影依然难以消失。

  按照处非办的说法,国担在洛阳的融资规模达6.37亿元,共有3000多人报案。不过,报案人员涉及到多少家庭则无法统计。记者了解到,有大半投资者的资金都来自几个家庭,保守估计,国担事件涉及的家庭数量超过了报案人员的数量。

  为何投资者是几个家庭或者几个人一起集资?原来,国担对于不同的投资额度有不同的利息,如果是10万元的本金,那么签一份合同的话利息只有1分5,如果是30万元,那么利息就有2分。

  而不少投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鼓动自己的亲戚朋友以个人的名义加入这场理财热潮中,甚至还有不少人是瞒着家人进行投资。

  洛阳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了50余人的国担专案领导小组。这起案件被专案组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通报文件也将投资者称为“集资群众”。当地官方媒体称是“国担非法集资案件”。

  但这个定性让不少投资者感到不解,“如果是非法的公司,我们绝对不会投。”“如果政府不颁发营业执照、不出具纳税证明,老百姓也不会相信”。

  处非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非法集资的认定是根据最高法的解释,首先国担是投资公司,其经营范围里没有接收社会存款,而非法集资的特点“公开宣传、承诺报酬、不固定人群”等,国担案件基本都具备。

  但令投资者难以释怀的是国担的身份,“政府批准的合法公司”,合同及网站上都宣传:国担获河南省法人代表权益保护中心授予的“守法诚信共建单位”,以及最具价值投资担保机构、最具社会责任感担保机构。

  国担和担保方是一家人

  记者从河南省工商局查询了解到,国担注册资金为1亿元,注册时间为2011年7月13日,法人代表为郭国旗,经营地址在洛阳西工区,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对工业、农业、建设项目的投资,投资管理咨询”。

  洛阳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解释说,国担的投资规模较大,所以直接在省厅注册,它不仅可以在洛阳经营,还可以在全国经营。不过,这次6亿多元的融资均来自洛阳地区。

  而投资者除了与国担签署的合同外,还有一份重要的“担保函”,由河南予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予瑞公司)签署。“我公司已参加河南国担的资金管理业务”,这份担保函同时写明了托管的金额及时间,并强调:“资金托管期限到期后,若资金管理方不能按期足额返还所托资金,我公司郑重承诺,三日之内无条件代偿不足部分。”

  不过,国担跑路后,予瑞公司也未如承诺所说的“兑付投资者的资金”。河南工商局登记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时间为2010年1月7日,注册资金3100万元,法人代表郭国旗。也就是说,郭国旗成立了担保公司为自己的投资公司国担作担保,就像左手保右手,出了事,两只手连同整个人都跑了。

  专案组7月26日通报称,郭名下公司有4家、放款企业8家,放款金额约4亿元,投资入股企业2家,投资金额约1亿元,个人名下房产一套,车辆9辆、银行账户两个。8月15日的通报文件则称,已全部摸清了国担公司的资金流向,并已全部冻结、查封、查扣国担公司和郭国旗本人投资入股、放贷公司的账户、股权(矿权)、土地、林产、房产等。

  事实上,记者在投资者的合同上看到,每份合同都有明确的资金流向。合同书写明:甲方(投资者)以自有资金委托乙方(国担)进行投资,委托资金用于项目投资。

  处非办人士说,非法集资比较隐蔽,他们没有设立对公账户,群众的钱往往是直接打入到个人或员工的账户。“我们采取了大量措施,比如年年审计、约谈法人代表等,但依靠现有的执法部门还是很难发现问题。”

  “自己人的担保公司”也跑了

  在这次爆发的跑路事件中,除了国担,另一家是恒生。两家公司的办公地点是上下楼,而跑路的时间也很接近。

  在国担案发后第三天,洛阳处非办突然贴出一份公告称“恒生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某去向不明”。一名了解内情的投资人介绍,当时恒生的负责人留了张字条,大意是说:欠出资人9000多万元,借贷方1亿多元未还,请求政府出面解决。而处非办人士也证实了“公司法人代表留了纸条”的说法。

  恒生被称为是洛阳人自己的担保公司,一名担保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两家公司接连跑路对担保业震动很大,担保行业受影响是肯定的。

  8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恒生办公室看到,这个机构的营业执照、纳税证明还摆在办公室,其中还有一块当地媒体评选的“洛阳年度最具品牌发展力的投资机构”的牌匾。

  作为恒生的老客户,张小红懊悔不已。她回忆说,“当时国担出事了,我18日还给业务员打电话问了,对方说没有问题。”张小红今年1月与恒生签了1年的理财合同,利息为1分5,理财期限是1年。

河南洛阳连发担保跑路案涉资近10亿 3000多人报案

  每个月的18、19日是恒生固定的回息时间,到了19日,张小红依然没有收到利息,她再次给业务员电话,对方依然安慰说“没关系,20日会付息的。”实在有些坐不住的她,想办法给公司高层打了电话,“多次拨打对方都不在服务区,我就意识到出事了。”

  恒生是洛阳最早的担保公司之一,2007年9月20日,恒生投资开业时,洛阳当地媒体称“我市市民理财又多了一个选择”。洛阳工商资料显示:恒生注册资金1300万元,成立时间为2007年7月,经营范围是:融资担保、投资担保、合同履约担保、投资管理咨询服务。

  不过,恒生做理财业务并非始于今年,张小红说,她从2008年开始就在恒生理财,“它的利息比国担要低,一般都在1分5左右。”

  2011年6月,“洛阳最佳担保公司”盛归来出现资金链断裂,4000多名“投资人”被套,4亿多元“理财款项”被拖欠,洛阳担保公司迎来第一次大的危机。张小红回忆说,当时恒生在媒体上打广告称“自己家里的投资公司,不会出现人走楼空的事。”

  如今,这个信誓旦旦的担保公司还是出了问题。根据案件通报,恒生出借合同共59笔,总金额7741万元,与9000多万元的融资额有一定缺口,截至目前追回现金500万元。

  上述处非办人士表示,“恒生也满足非法集资的几个要素,具体认定要看案情。”

  政府的两难选择

  如今,追债已成为不少洛阳投资者的主要生活。昔日恒生的办公室,已成为投资者聚会的场所。让投资者感到担心的是,国担已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案”,而8月26日《洛阳日报》在头版刊出文章称“全国非法集资案件兑付比例一般在10%~30%,一旦参与了非法集资,个人和家庭财产将面临巨大损失。”

  这篇文章给洛阳投资担保类公司正本清源:投资、担保公司不能接收社会存款进行投资理财。“向社会公众吸收或变相吸收资金的行为,属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所签订的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而在张小红等投资者看来,政府也有相应的责任,洛阳担保行业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两年前担保公司开业时,外面挂着横幅,每到周末洛阳的报纸都是整版的理财广告,政府不可能不知道。”

  公开资料也显示,洛阳市政府在2009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截至2011年底,洛阳市共有担保机构140家,注册总资本50亿元。

  不过,随着接二连三的担保跑路事件发生,洛阳担保行业步入两难,一边是饥渴的中小企业,一边是疯长的担保公司,还有那些为跑路买单的普通投资者。洛阳市政府也开始大力整顿担保理财业务,洛阳人感受最明显的变化是,过去支持担保行业的条幅,变成了“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等内容。

  与此同时,行业大洗牌也开始了,一些担保公司关门或停业。记者在洛阳中洲中路看到,宝银投资担保外面挂着“出租”字样,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多家投资或担保类的公司,均被告知目前不做理财业务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敏等投资者均采用化名

  记者观察

  变异生长的洛阳担保怪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金微发自洛阳

  “前期发案的情况,主要是钱流入到房地产,现在房地产不景气,这些钱流到实体企业的比较多,但现在实体的效益也不好。”近日,洛阳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处非办)的负责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2011年,“洛阳最佳担保公司”盛归来案发,约4亿多元“理财款项”无法兑付,盛归来的民间借贷主要为其旗下房产项目融资输血,但结果是公司拍来的土地因种种原因均未动工,在房地产调控影响下,一些项目效益也不好。

  而国担、恒生案件主要投向了实体经济,如国担的资金主要投向包括景源果业、阿姆斯果汁、东风油品等,但行业不景气,导致部分企业借贷资金难以偿还。

  上述处非办人士对案发公司进行分析后认为,一些下游企业发展低迷,导致企业拖欠贷款,“由于这些企业借的高息,项目自身运营不佳,没办法还款,就无法还担保公司的钱,担保公司也无法还投资者的钱。”

  担保公司疯长,人员良莠不齐,必然导致担保业乱象丛生。

  据洛阳担保公司鑫融基投资担保公司张经理介绍,担保公司有一套风险控制,包括人员素质和具体项目等,公司要对资金流向很清楚,即使个人理财资金也要有明确去向,“比如具体到项目我们要看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前景,公司发展方向,以及产品,还有上下游客户、实际控制人诚信度等。但现在有些担保公司本身没有项目可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问题丛生。”

  事实上,洛阳一些担保公司从事的更像是民间借贷,用比银行高的利息将钱从个人手中揽上来,再以更高的利息把这些钱放贷出去。以投资、担保公司社会吸储成本按月息1分5计算,年利率至少在18%以上,如果再以月息3分至5分向外借款或投资,而现在没有多少企业的效益能达到30%以上,尤其是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借贷资金迟早会出现断裂。

  张经理认为,现在企业没有那么高的收益,国家支持担保行业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如果利息低,借款企业的成本可以降下来,因此担保公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利润空间那么高,这也是国家奖励补贴的原因。”

  同时,也有洛阳担保界人士认为,不能因为担保行业出问题而停止发展,而是需要对市场进行规范整顿,让担保行业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权威声音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互保危机深度蔓延希望民间融资法尽快出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金微发自北京

  不少地区集中爆发的担保公司跑路案,让众多投资者面临着血本无归的风险,也让担保行业隐藏的危机和风险暴露了出来。与此同时,在浙江等地区,一大批中小企业也因为担保的问题,面临着资金链绷紧或是断裂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些危机?如何让民间融资走上更合理的道路?针对这些问题,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

  NBD:你如何看待这次互保危机?

  周德文:互保危机其实一直都存在。从去年开始,杭州企业出现大面积互保危机,到现在危机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正向深度蔓延。

  媒体说这是第二轮互保危机,其实不是,2012年互保危机一直就没有走出来。银行没有化解这个危机的姿态,依然主张单子谁签就找谁。企业家希望政府和银行站出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很难解决。

  NBD:目前政府出台了什么办法吗?

  周德文: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制度的办法来解决。政府曾有一个思路是用财政的钱来建立担保机构,切断担保链,由财政的担保资金来承担责任,但是争议较大。首先,能否解决是个问题,解决到哪一环是个问题。另外,财政的资金不是某个企业的资金,加上地方政府都存在财政危机,去救企业也不公平。

  NBD:这次互保危机是如何形成的?根源在哪?

  周德文:互保联保的方式,最早是农业银行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农户缺少抵押物推出的一种贷款方式,其后这种模式被商业银行广泛普及于中小企业的担保,又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为甚。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家为了刺激经济,银行放出海量贷款。当时,银行考虑的是市场占有份额,于是鼓励企业借贷。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抵押物,为了能增加贷款规模,银行积极主动促成企业之间的互保和联保,造成企业互保联保贷出的资金占比激增。

  NBD:你觉得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周德文: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银行现在应该返利给企业,如果银行不出资金,解决不了危机。银行是收贷行为的主角,企业处于被动地位。银行的催贷对许多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失去造血能力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更应该让利于企业。现在金融系统的问题如不良贷款率上升、钱荒,很多有互保联保危机的原因在里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到危机中,一些大的企业也会被吞噬。地方政府无法调控金融机构,所以需要中央出面。如果这个问题到春节之前都无法解决,更大的危机或将到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倒下。

  NBD:此前有报道称,《浙江省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已上报省人大层面,最快10月份会出台。条例的亮点包括民间借贷年息上限为48%;同时允许有条件地放宽企业间资金拆借。如果条例出台,是否能够缓解互保危机?

  周德文:条例什么时候出台不知道,但我希望越快越好,这样能够缓解互保联保危机。现在中小企业没办法依靠银行,只有依靠民间资本来救自己。民间融资的合法化,可以缓解联保危机,因为如果从民间可以比较便捷取得贷款或过桥资金,企业也可以及时地还银行贷款,守住信用。现在互保联保问题越来越严重,民间借贷也越来越难。

  NBD:你觉得如何解决担保危机问题呢?

  周德文:条例对于担保这块没有具体的内容,但是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引领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大量资金在合法化的前提下,才可能流向市场。现在很多企业的借款到期了,连利息都还不了。民间的借贷成本虽然高了些,但可以缓解企业的压力。

  我的观点还是解铃还需系铃人:银行应挺身而出,让利于“民”(企业)。与政府企业共担责任,共同采取措施来化解互保联保危机。 (每日经济新闻 金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