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4【视像】《滑动门》影评七则
从影片内容来看,长发的海伦似乎是作为现实的主线。那么相对比下,短发的海伦赶上了地铁,早早地摆脱垃圾男,获得新爱情,工作也上轨道,看似一步步都比长发主线顺利,但是在故事结局里猝不及防的车祸去世。至此影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深刻有趣的探究:如果某事没有错过,结局会变得更好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想过:如果当初怎样,现在的自己会是什么样?会不会比现在更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就无法去验证究竟哪种选择是好的。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关于人生,每一次的擦肩都交错着不同的故事,每一秒的决定都是全新的开始,人活一世有无数的选择和插曲,每一次不同的选择都会促使你走上另一条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影片中的短发海伦这一秒庆幸赶上了地铁,下一秒就撞上了男友在偷情。在剧情两个故事中的海伦和渣男的结局都是分手,但长发海伦绕了很大一圈才走到这一步,所以该说短发海伦幸运?然而她上一秒还沉浸在与男主解释清楚难舍难分的喜悦中,下一秒就遭遇了车祸去世。所以,关于生命中的那道门,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它的另一侧在上演着什么,是好还是坏?要知道在太阳照耀的地方总会有黑影,天堂即地狱,高潮即低谷,顺境即逆境,生命即死亡,开始即结束,我们无法掌握命运的归向。
在整个影片的结尾,回归现实的长发海伦在电梯里,还是遇到了詹姆斯。詹姆斯依旧给海伦捡起了她掉落的耳环,仿佛看到在影片开头,平行时空中赶上地铁的短发海伦与詹姆斯地相遇,他告诉她:“我是今天在电梯里帮你捡起耳环的那个人”。不由得想起老师上课提到的“每一次’遇’都是一种重逢”这句话,’遇’本身就带着一种偶然性,重逢又是一种必然性,这仿佛是一个矛盾的命题。但是“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两条并置纠缠的线索在交叉的时空里引领向同样的结局。虽平行人生,但殊途同归,该遇上的始终都会遇上。就算一时错过,无数次擦肩,命中注定的,终会遇见。
一个不经意的决定也许能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关于你的有些事似乎早已注定。
滑动门的开与合
——论《滑动门》复调叙事呈现潜意识的尝试
(陈昱璇 2018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滑动门开启,海伦赶上地铁,赶上与詹姆斯的邂逅,也赶上了捉奸在床。滑动门开启了海伦对渣男的抛弃,开启了全新的恋情,更开启了对爱情的热望与感悟。
滑动门关闭,海伦错过地铁,错过杰瑞与前女友的私会,也错过开启新生活的机会。关闭的不仅是交通工具之门,更是新恋情与新生活之门。
滑动门的开与合,承接了两条叙事线索,呈现了两种意识支配于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导向了截然相反的人生际遇。通过复调叙述,并置两种具有强烈反差的人生,制造出深刻的戏剧性,最终同样的悲剧结局,表达出一种宿命既定的论调。
滑动门开启的另一种人生有没有导致更好的结局?答案是否定的。开启的滑动门虽然让海伦与詹姆斯开始了新的恋情,詹姆斯的体贴幽默治愈率海伦的情伤,甚至帮她找到新工作,生活似乎想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怀孕后的海伦却得知詹姆斯没有离婚 ,虽然得到詹姆斯合理的解释,但在真相揭晓后,海伦意外被撞身亡。
滑动门关闭的这一种人生,最终怀孕的前女友闹上了门,始终被欺骗的海伦得知了真相,同时也失足摔下楼梯,失去了腹中的宝宝。康复后的海伦认清了杰瑞的懦弱与虚伪,彻底与这个渣男、这段感情一刀两断。出院后的海伦在电梯里偶遇探望完母亲的詹姆斯,似乎一段新的恋情一触即发,但詹姆斯没有离婚,海伦能否得到真诚地对待?不得而知。
开与合两条叙事线索,是潜意识和意识的两种实现方式,《滑动门》的复调叙事,探讨了潜意识的视像呈现方式和意识的潜意识博弈的视像表达方式。错过地铁,被新生活拒之门外的海伦是意识层面,压抑着愿望与冲动的海伦,是海伦的自我。赶上地铁,开启了新生活的海伦是潜意识层面,欲望得到满足的海伦,是海伦的本我。
海伦和杰瑞的恋情没有满足海伦对爱情的热望与期待,所以海伦的意识里始终对杰瑞的忠贞保持怀疑,甚至跟踪杰瑞,企图找到证据,但失败告终。海伦被压抑的欲望突破自我的防线,潜意识层面的海伦赶上了地铁,便是本我的呈现。滑动门是恋情与生活的门,也是自我与本我之间的壁垒之门。
赶上了地铁的海伦可以理解成海伦的臆想,是海伦想要证实男友出轨这个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自我无法压抑本我的欲望而形成的臆想。遵循“快乐原则”的本我捉奸在床,欲望被满足,开始新的恋情,追求真挚热烈的爱与回报,这些都是被海伦的自我压抑的深层欲望,只能通过臆想得以呈现。
复调叙述方式对潜意识的呈现,通过相同叙事结构中不同叙事线索的交叉剪辑,将矛盾冲突并置,意识层面的被欺骗与被压抑,潜意识层面的被释放与被满足交替呈现,直观展示自我与本我之间的激烈斗争,这种具有故事性与戏剧性的视像表达方式,在呈现意识与潜意识更具冲击力与带入感,两种人生际遇的对比使人感慨良多,深思良多。
意识层面的海伦最终得知真相,可以理解为欲望得到满足,因此潜意识层面的海伦的臆想消失,与詹姆斯开启新恋情的海伦被撞身亡。海伦不再需要臆想去实现愿望,可以大胆走进滑动门,勇敢偶遇詹姆斯,开启新的人生。
我还是会遇见你——评《滑动门》
(白丹妮 2018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可能大多数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如果当初我没有/我有做/遭遇XXX事,事情的结果会不会与现在截然不同?我会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会不会不用陷入现在这样的困扰?当然了,这个世界没有装在抽屉里的时光机,没有一键重来的选项。这是世界的无情之处,然而更无情的是,到这一刻为止,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仍免不了思索:我该怎么做?这个选择会让我更好吗?
电影《滑动门》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因女主没赶上地铁而由此产生的两个平行世界,在被同一道滑动门阻挡后,女主不同的人生境遇。
一边的海伦搭上了回家的地铁,结识了幽默风趣的詹姆斯,却也恰巧撞见了在家“偷吃”的男友杰瑞,痛苦之下海伦减掉短发并贷款开起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同时也与在地铁结识的詹姆斯互相产生好感,最后两人排除误会甜蜜相拥,却随后被疾行的货车撞倒,在詹姆斯怀里香消玉殒。
另一边的海伦错过了这班地铁,也并没有撞见在家偷情的男友杰瑞和其前女友莉迪亚,在这个平行世界,海伦跟詹姆斯完全没有交集,反而一次又一次被男友蒙骗,即使满腹狐疑,海伦仍对男友抱着一丝希望,直到这个假象被莉迪亚亲手撕开,绝望的海伦在与杰瑞的推搡中失足跌下楼梯,生命垂危。
可能对观影中的我们来说,搭上地铁的海伦才是幸福的,这才是一个“浪漫喜剧爱情故事”正确的走向,一个职场爱情双失意的女孩子发现真相后人生逆转事业爱情双丰收,终于要获得幸福,但是影片结尾时即将修成正果的海伦却死在了詹姆斯怀里;另一边一直被其深爱的男友欺骗的海伦,却在她的世界中重新睁开了眼睛。
戏外的我们因着海伦的命运起伏而思索命运究竟是否公平公正,他让海伦重新拥有幸福却眨眼收回;他让海伦撕心裂肺的痛苦却又让她从死亡线上转一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世界,幸运的是,她还是遇见了詹姆斯,兜兜转转,命运似乎只是兜了个圈才来到她身边。细想来,仅仅一道滑动门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但女主何止会遇到一扇滑动门,还有公司的旋转门,酒吧的双开门,奶茶店的玻璃门......有数不清的门,意味着海伦有数不清的选择,会有数不清的,完全不同的生命走向,但导演却用极其浪漫的手法,向我们传达出了:无论海伦有没有被滑动门阻拦,无论海伦搭乘了什么车,无论她是否在不同的路上遇见不同的人,是她的幸福,总会与她相遇。
这仿佛与一部名叫《罗拉快跑》的电影相似,同为“因一件小事而导致截然不同的事情走向”,《罗拉快跑》的叙事结构是推倒重来,如剧情游戏一般,相同的开始因隐藏的线索不同而指向不同的事件结局;而《滑动门》则是双线共进,两条时间线共同发展,不同的开始走向一致的结果,海伦终将与詹姆斯相识相恋。
而本片导演的叙事手法也十分高明,一个线索,两个时空,双线并进,却不会让人感到时间线的混乱。当然这也归功于格温妮丝·帕特洛的演技。虽然导演好心的让海伦剪了短发而更好区分,实际上从格温妮丝·帕特洛在两个时空的表演也很容易分的出来。刚刚离开男友杰瑞的海伦,不再是小女人的姿态,在时隔许久再见到杰瑞时的满脸的不耐和动摇,再次拆穿杰瑞时眼底的嘲讽与绝望,而在与詹姆斯相恋后则是满目温柔,笑达眼底,完全是事业爱情都得意的幸福女人;依然待在杰瑞身边的海伦,被繁重的底层工作折磨得疲惫不堪,不再有片头那职场女性的自信从容,而男友的反常行为也让她忧心忡忡,疑神疑鬼。
电影中关于关键道具的选择也很有讲究——“滑动门”的选择。门,作为电影中的关键线索,一方面,作为隔离并切断空间的作用,表示了海伦在两个分离的平行空间的共存,这是门的空间意义;而滑动门的开合则表明了两个空间虽是各自独立的,但仍有相交集的时候,在影片中也有很多交叉的线索片段出现,如海伦的眩晕,河流上的赛舟,相似的情节设置,相似的时间点的重合,极易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错觉,但演员过硬的演技和导演巧妙的剪辑又能让我们将两个海伦准确的区分开,这则是门这一线索的时间意义。
不过不管怎么说,神奇的“滑动门”终究是不存在的,我们用上帝视角观看海伦的双面人生,却总要回归第一视角来过好自己的一生。生活推动我们行走,遇见我们该遇见的,经历我们该经历的,虽然每一个选择都会通往不同的结果,虽然我们可能选不到最好的路,虽然我们常常会后悔,但我们没有时间去计较得失,没有时间去衡量当初的选择是对是错,我宁愿去相信脚下走的每一步,相信我现在遇到的每一个人。电影中,詹姆斯对海伦说:凡事都有好的一面,放弃就看不到了。我愿意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滑动的人生之门
(张玮嘉 2016级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世界上另一个你在哪里?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将两个不同结局的Helen进行了外在形象上的区别,长发Helen错过了地铁,回到家未能发现出轨的男友,整日生活在骗局之中,最终发现真相的同时不慎从楼梯上跌下,流产却保住了生命。而短发的Helen赶上了地铁,认识了坐在隔壁的风趣男人詹姆斯,回到家里发现男友劈腿,决心离开,与詹姆斯的情愫发酵,短发Helen在詹姆斯的支持下自己创业,正当她沉浸在与詹姆斯的爱情中却发现其另有妻子,澄清误会之后的Helen不慎被车撞伤,抢救无效在詹姆斯的怀里死去。短发Helen的死将两条平行的故事线合并,影片中的两个Helen生活在平行却相同的空间里,某些场景的安排体现出两个Helen的联系,比如长发Helen的男朋友看到短发的Helen在酒吧里跳舞,长发的Helen和短发的Helen在不同时间路过同一地点。平行故事的设计不仅仅是导演对人生第二种结局的视像化猜想,而且是两个Helen互相找寻自我的过程,对于她们各自而言,对方分别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电影故事的顺时发展,就像是逆向的镜像化人生轨迹,由是否赶上地铁作为成因,前男友的劈腿作为导火索,两个Helen仿佛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具有相关性又有差异性,最终的结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却还是逃不过与James的相遇,事出有因,因果不同,殊途同归。
联想起不久前看到第一个新闻,一个加拿大的摄影师,从1999年起开始寻找拍摄世界上长相惊人相似的陌生人“双胞胎”并持续了长达十几年的系列项目“I AM NOT A LOOK-ALIKE” 。当然,他不是第一个进行这种尝试的人,另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杨帆骑着一辆摩托车经过两年半的努力寻找,找到了23个和他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并用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其中的17人。国别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职业、年龄的不同决定了人生经历的不同,奇妙之处在于,虽然有着数不尽的不同,唯一的相同仅体现为相貌的相似或生辰的相同,人们还是不亦乐乎的寻找着,带着好奇的心情去探索,联想着缘分,邂逅和奇遇。
这种寻找的过程,怎么不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呢?影像的尝试是一种寻找自我的快速途径,旅行、写作也都是,用故事的长度和足迹的长度去丈量发现新鲜自我所用的时间,所耗费的经历,所遇到的人和所经历的事。如果平行的世界真的存在,“时间”便只是一个观念,是一片长河,所有的现在,过去和将来都将无指向的流入这片河流中,他者也将成为一个伪命题,他者和自我的界限逐渐模糊消失,找到世界中的另一个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终究,我们每个人都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寻找另一个自己的尝试。找到了的他者,也不过只是自己。
二、门里门外的世界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是门?故事开始于地铁门开合一瞬,结束于电梯门惊鸿一瞥。门的开合,决定了两个Helen人生的不同结局。或许从人类家居意识和空间意识的觉醒,门的概念就诞生了。门是一个具有入口作用的空间存在,也是两种空间之间的通道,入必由之,出必由之。因此,门的连接属性同它的私密属性一样重要,是一个广泛存在不可或缺的实体,也是一个承载着精神价值的容器。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非门户,窗和门的差异在于,窗给予了我们一个与远方交流的通道,而门有着穿越和进出的动态意义。
门是有文化的,生活中有着木门、铁门、电动门…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地铁门?影片中若干次开门动作的触发者都是Helen自己,唯独一次自己无法掌控的开门便是影片最初的地铁门的打开。这种被动的、被支配的意味就像生活中,有些门是我们自己开启的,有些门是他人为我们开启的,有些门是我们不得不开启的,有些门是我们可以不用开启的,电影中地铁门的开合是不受主人公控制的,能否赶上地铁纯属偶然,就像人生一些无法控制的抉择,我们难以准确的把握每件事的走向,也无法预测自己未来人生的结局。走上地铁的Helen面临的是偶遇、被背叛、重拾希望、意外去世的人生,而错过地铁的Helen过的是被欺骗、被压抑的人生,作为观众的我们仿佛上帝的视角熟知事情的走向,而作为生活中主角的我们不也是面对着人生的各种各样主动被动的选择模棱两可等待被命运宣判吗。地铁门的开合作为故事差异化的分水岭。
一扇门,关闭亦等于开启,错过亦视为相遇。影片的结尾,一扇电梯门缓缓关上,门里的Helen同样面对詹姆斯的搭讪,给出的又是什么样的答案呢?命运有时就像门一样难以预测,人生将我们引领到不同的门里,又从不同的门走出,或许有的人我们永远无法相见,或许有的人我们一生无法避开,每一个决定,惊喜,意外都像是人生给我们打开的一道道门,永远未知的是他通往的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中的我们。
美国作家克·莫利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这真不假。
开合之间,一眼万年
——观《滑动门》有感
(叶鸣 2018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电影《滑动门》于1998年在英国上映,上映之后在国际上受到多方好评,斩获第1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奖,并在第52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亚历山大·柯达奖最佳英国电影中提名。可以说是继《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一脱到底》之后最成功的英国电影。评论界也是已经有不少优秀的点评,下面几点则是在笔者看完电影之后,浅谈的一些个人观点。
一、巧思——两个世界,一对璧人
1)滑动门的学问
影片名为《滑动门》(sliding door),为什么是“门”不是“窗?是“滑动门”不是“旋转门”?笔者不是乱开脑洞,而是这里隐藏着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把握的概念——时空。就本部影片,窗在我们的认知中是沟通的工具(尤指目光和言语),而门则可以实现肢体的跨越,这里就有了空间的变换;选择滑动门,则是看中了其客观运动的属性,那么时间层面的象征就自然浮现出来。
同时,这里的门是一条重要线索,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门”可以指影片中出现的“地铁的门”、“电梯的门”,也表示通向另一种生活的“时空门”。影片初的叙事只是交代了故事背景,情节的真正展开则是从女主是否顺利(强行)坐上地铁开始,此后女主便有了AB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到了影片最后,就在观众唏嘘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时,伦斯CP再度相逢,一切的镜头仿佛昨日重现,电梯的滑动门缓缓闭合,两人双目对视。这是是影片的结尾,却也是又一段浪漫故事的开头。因为有了这道门,才让影片有了“终于此也始于此”的意味深长。
2)平行世界的联系
(为作区分,这里将未顺利乘车的海伦记作女A,将顺利乘车的海伦记作女B)
笔者认为影片共分为三条线在推进,女A与杰瑞、女B与詹姆斯、以及一条一直在客观发展的时间线。“地铁事件”发生后,上帝视角的我们看到女主展开的两种人生,但在影片中处在平行世界的AB并非没有关联,相反她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仿佛冥冥之中有所感应。例如:女B“捉奸在床”和女A“遭遇劫匪”的不幸同时发生;几乎同时眩晕,发现怀孕,各自都因为某些原因没能说出口,意外流产……剧情与人物的心情在多处悄然吻合,编剧和导演始终将剧情牢牢把握在时间轴主线上,让观众不会觉得出现两个女主,而是一个人的两种人生。
二、技巧——虚实之间,冲突强烈
如何体现两种人生的差异和联系,就不得不提到该影片运用的拍摄技巧——平行蒙太奇。它将发生在同一时间内的不同场景当中的几件事情用来回穿插的方式去表达,夸大了戏剧矛盾冲突。平行蒙太奇其实已经是电影界的“老手法”,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无间道》中,审讯室里吴镇宇放下的手表之后,四地不同空间的行动同时展开,画面不断切换,将气氛推向高潮。试想此时导演如果选择一个场景放完再切换第二个,那么表达效果会大打折扣。
而本片中,女A和女B的人生也是在镜头的不断切换中逐步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让观众的情感天平也逐步转向伦斯CP。影片尾声处尤为精彩:女A撞见杰瑞和前女友藕断丝连,女B与詹姆斯产生误会,女A被杰瑞追逐滚下楼梯,女B与詹姆斯解除误会却横遭车祸,两人纷纷被送进医院、抢救……紧锣密鼓,一气呵成。戏剧冲突让之后女B的不幸离世给了观众更加强烈的心理冲击,也为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尾做足了的情感铺垫。
三、音乐——点睛之笔,如释重负
不管是因为电影爱上一首音乐,还是因为音乐去追看一部电影,都说明音乐对于电影的至关重要性。让笔者惊喜的是本部影片中的音乐选用也十分出彩。片尾曲《Thank you》,为英国创作歌手Dido (蒂朵)于1999年发布的第一张专辑《No Angel》中的一首歌。影片最后,伦斯CP电梯中对视,《Thank you》轻快的旋律缓缓响起,让笔者露出了欣慰的(慈母)笑。而以此为主题曲也奠定了影片明亮的基调,预示着电梯滑动门之后另一段新生活也将就此展开。
此外,歌词“I missed the bus and there'll be hell today”“but your picture on my wall,it reminds me that it's not so bad,it’s not so bad”等等似乎也与电影情节存在着若有若无的呼应。那句“thank you”是感谢遇见彼此,感谢告别过去,感谢命中注定遇见你吗?导演也给了我们可以尽情想象的空间。
如果真要挑挑骨头,就是影片中在“地铁事件”等处出现的银铃音,表示空间的切换,以此告诉观众此时剧情要发生变化。但是似乎有些过时的银铃音运用总是会将笔者带出戏,但毕竟是笔者两岁时就出的电影,还是可以理解的。。
四、深意——选择的是道路,注定的是命运。
不少影评都将本电影与《罗拉快跑》做出比较,就笔者个人观点,诚然在一些地方他们是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就影片风格和主题思想来说,笔者认为还是有所差异。《罗拉快跑》是典型的后现代电影风格,采用拼贴的方式将很多非显性相关的元素纳入影片中,去中心化叙事,在元素杂糅中体现了一种艺术思潮。而《滑动门》的影片风格则相对简约,平行蒙太奇的镜头切换充分叙事,最后的开放式结尾也回归到电影主线,也许是有后现代的风格,但是并不突出。
而在主题思想上,《罗拉快跑》中“One day you make a disicion,that will change you and others' life”。可能更偏向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的是不同选择的之后所带来差异。而在《滑动门》中,在体现主体选择之余,更摆出客观现实(命运)永恒存在的命题。地铁的自动门不能被我们控制,而海伦和詹姆斯即使当初未能在地铁上相遇,最后也会在医院的电梯里相逢,冥冥之中的缘分不由分说。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也要感谢命运的安排,努力而乐观。
正如影片的主题曲恰如时分的响起
——thank you。
艺术批评:电影《滑动门》
(朴惠鍹 2017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韩国留学生)
《滑动门》影片最大的象征之处,在于作为道具的滑动门的妙用。
第一,滑动门道具的设计运用。
从这道滑动门隔开开始了两个时间和空间。滑动门关门的时候赶上地铁的女主海伦,回到家发现男友的奸情,新的恋情悄然开始。错过地铁的海伦也错过了男友与情人欢愉的场面,他们的恋情仍在继续。滑动门机械地一开一关,命运就在滑动门的左右发生变化。
第二,日常生活化场景的强化。
大家都坐过地铁,也错过地铁。可以说几乎都有这种滑动门的情结。滑动门是很普遍的事物,使观众更符合引入同感。
第三,滑动门在影片中还有重要的隐喻作用。
影片最后场面中,刚出院的海伦,跑上的电梯里,跟男主再相见。这说明有人说的 ‘赶没赶上,并不能阻止与你相遇’ 的命运观念主题。
第四,为什么是滑动门,而不是别的门或者窗户或者墙壁呢?
假若,像《哈利·波特》一样通过墙壁能过去另外的世界的话,有完全能到另外的梦幻的幻想中的世界的效果。这片采用了滑动门,让观众引入都想象过的 “如果当时的我选择了另外的一秒…”的场面。;如果是窗户,在影片场面里,也已有窗户象征的作用。 男朋友的其他女人站在女主跟男主的家外面的时候,男主通过窗看到了那个女人,而接个电话了,但是女主开了窗帘的时候没发现她了。在电影中窗户的象征是已发生的事情,不像滑动门一样通过去,我们改不了的事情。
那么如果是旋转门,旋转门是进去了以后对我没有办法退走的,也没有办法跳出来的。只能跟它走出来的。使我更有被命运拉进走的感觉,而有自己不能控制的;如是普通的拉打开推关下的门,会更靠自己意志的。我手里有打不开可选择的感觉。
所以此时唯有选滑动门为道具合理。 不过我们怎么能试图通过赶上坐地铁或错过地铁来改变命运呢?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每次开关滑动门上不上可以自己选择。但是滑动门打开了没有如果,我想去选择的命运。
电影《滑动门》叙事分析
(林兰芝 2018级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彼得·霍伊特导演的浪漫喜剧电影《滑动门(silding door)》(又译作《双面情人》)讲述了因意外而遭革职的海伦在地铁站错过或赶上地铁这一插曲而开始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轨道,同时影片也在与我们共同探讨不同人生的所带来的可能性。这部影片与《罗拉快跑》同为20世纪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它们以打破传统叙事方式,重新解构表现语言的手法、喜剧反常化的情节结构以及具有开放多元化的结局等显著特征塑造成为20世纪九十年代的典型性艺术影片。
一、打破传统、非常规叙事
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一书中提到:“...... 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义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纷然陈杂的大众文化使观众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日益俱增,传统的表现手法早已不满足大众对影视作品的审美要求。后现代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后现代电影与现代电影的界限或许并不可较为清晰地划分?)的叙事——按照线索和伏笔,经过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来统一,而是以一种拼贴感、碎片化的交叉叙述,将线性因果打破分裂或解构重建,情节层层推进,结局在跳脱的情节中不断浮出水面。
电影《滑动门》将故事分裂为两个时空进行交叉叙述,既相互无缝衔接又恍若对照。与偷情的男友杰瑞分飞之后重新振作的海伦将长发剪短,而另一边蒙在鼓里被欺骗的海伦继续为杰瑞赚取生活费;短发的海伦在河边为新结识的詹姆斯的划船比赛加油呐喊,另一边长发的海伦正忧郁地向朋友诉说心事。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区别出两人之差,故事的穿插也越来越频繁,衔接也越来越饱满。两个时空的海伦甚至先后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结构的次序和预设被打破,使叙事更为边缘化、更为通俗大众、更为真实带感。
二、重新解构、拼贴混置
在后现代电影中,很多情节是“一种观念或一时的自由流动的、碎片组成的、互不相干的大杂烩似的拼凑物,它包含了诸如新与旧之类的对应环节,它否认整齐性、条理性、或对称性;它以矛盾和混乱而沾沾自喜,”①叙事可以分成若干个段落,将距离感消失,深度模式消解,使它们在一个平面中相对独立地进行展开。这种对“宏大叙事”②或“元叙事”③的怀疑呈现出某种“分裂式”的结构特征。
后现代电影将众多电影类型、流行元素以及音乐风格重叠、并置和混杂在一起,进行电影类别、类型的越界处理。“就电影类别的越界混置来说,是故事片、纪录片和动画片之间叙事类型的混搭;而对于类型的越界混置来说,则是叙事风格的混搭。”④
与《罗拉快跑》不同之处在于,《滑动门》的故事并不是绝对独立,而是在海伦的两种命运之间穿梭,有相同的场景安排,也有相同的台词对话,也有同一时空相同人物的出现。旧形式的解构与新形式的重组有意造成后现代电影上的“表征混乱”,故事的分崩、人物的交错使我们恍然于错觉迷潭,观众个人的理解与体验成为影片新生命的原动力。但就破碎拼贴的电影观念,《罗拉快跑》的处理似乎比《滑动门》更为贴切和具体。
在电影《滑动门》中,当一直怀着美好幻想的海伦被迫发现,拙劣的杰瑞早已背对着她身陷于偷情之中时,当旧情破碎复得欢愉的海伦偶然发现,詹姆斯所谓的真情浪漫背后仍有一段未断的婚姻时,两个海伦愤然离去,觅得的新欢和坚守的旧情惨遭瓦解,灰飞烟灭的即将来临的结局似两把刀纠缠着,打斗着。尽管海伦以“我有眼无珠”忏悔着她的盲从,但还是被詹姆斯的激情表白轻易“抹掉”了;但同时,另一个海伦正在为一落千丈的失意狂奔离去。和好的开始隐现着揪心的决裂,惨痛的结局又孕育着生的新枝,开始即结束——结束即开始的轮回往复,展示给我们无法掌控的命运归向。所以,两个海伦又几乎是同时被车撞倒住进了医院,生命的无常再一次有了戏剧化的开端。
三、开放式的结局
后现代电影艺术理念中的对时间的解构、桥段的无中心和片段化、思维跳脱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各种元素及情节的拼贴和无形式等等成为其显著体征,在《滑动门》中另一特征便是开放式的结尾:赶上地铁的海伦在医院里死去,没有赶上地铁的海伦,在电梯里遇到了詹姆斯。故事结尾的一问一答给了影片新的生命,将既定的确定性转变为不确定性,将一种可能转变为多种可能,强化了人物形象的认定,留给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我们渴望简单的结尾,我们不希望在影视作品的结尾处看到一个故事的结束,而是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故事展现在我们的面前。”⑤每部电影在落幕时所展现给观众的趣味体验和情感共鸣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背景和精神需求。瞬息万变的时代生活造就了人物形象的符号化,我们在破碎的片段关联中寻找自我构建的世界的突破口。开放式的种种结局并非都是期待的落空,那种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蕴味本就具有电影艺术之美。
人生常有滑动门,门里门外天壤之别,一步之差悲喜径庭。入门出门或赶上错过,并不是由意念决定,世界的不确定性也不是我们努力就能掌握。陈奕迅在《十面埋伏》里唱:“迟两秒搭上地下铁能与你碰上么,如提前十步入电梯谁又被错过。”也许无论从哪一时空错过,无论那扇门是敞开或禁闭,等待我们的都是殊途同归与命定的结局。
注释:
①《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波林·玛丽·罗斯诺(美)
②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一书,指的是关于“精神辩证法、意义阐释学、理性主体或劳教主体的解放、财富的增长”等主题的启蒙叙事。
③法国哲学家李欧塔(Jean-François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
④《后现代电影的“后式”风格》 蓝凡
⑤《〈宠儿〉开放式结尾之艺术魅力》 李洁平、张福勇
本文内容系“杏坛林荫”作者原创,图片来自互联网
编辑:安一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