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当家人”贾春雷:我是农家人我的根在这里
临汾新闻网讯 “我是从旧县镇走出去的农家子弟,能深切体会到群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现在又回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干点实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承担着帮助村民脱贫的责任,贾春雷肩负驻村“第一书记”一职,再次回到了古县旧县镇钱家峪村。他深知此次驻村工作责任之重,他将所有精力放在了农村建设和带领农民致富之上。
满腔热情 齐心合力抓党建
钱家峪村所在的旧县镇,309国道贯通,浮古公路南北穿越,交通便利,市场繁荣,自古就是商贾贸易和兵家必争的交通要道,素有“旱码头”之称,一度是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
钱家峪村虽地理位置优越,却没有搭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快车,村里一直没有形成相关产业,不具备发展优势,一部分群众还处于贫困状态。
去年8月,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贾春雷从古县教育局来到钱家峪村,担任“第一书记”。
作为组织选派的“第一书记”,贾春雷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一想到这点,他便备感压力,但压力归压力,工作不仅要干,还必须干出成绩来。他立志要服务农村,搞好精神扶贫,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谈起刚到村里的时候,贾春雷坦言,心里直打鼓,我本身是搞教育的,虽然出身农村,但这么多年没在农村待过,对农村的工作一无所知。”面对困难,贾春雷没有退却,他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再苦再难也要做好。
农村工作从哪儿下手?如何让自己的工作能高效率完成?他找来各种书籍学习,希望能找到突破口。
62岁的老支书董新明,担任村支书30多年,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老支书给贾春雷鼓励打气:年轻人,就得放开膀子干,都是为了咱村好,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了老支书的支持,贾春雷感觉踏实多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几天时间的充电学习,贾春雷的思路渐渐清晰,先进村调查,看看村里是什么情况,老百姓有什么需求。
贾春雷便到农户家里进行走访,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全村213户人家,了解了老百姓的心声,也得知了老百姓的需求。
在走访的同时,贾春雷还不忘大力抓村集体党建工作,农村要改变,先要靠干部。干部的思想不解放、思维不转变,农村工作谈何发展。
多年来,由于缺少经费,钱家峪村委办公条件一直是能将就则将就,贾春雷便联系他所在单位,购置了办公桌椅、文件档案柜,并安装了防盗门窗等设施,大大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为了让村里党员干部更加凝心聚力,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贾春雷和村支部书记把村里的党员约聚到一起,学习党章、党纪、党规以及涉农政策等知识。他还重新要求完善了“三会一课”、党员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党员面貌焕然一新,激发了村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在贾春雷的努力下,钱家峪的工作局面打开了,党员干部主动商讨村情、研究发展规划。“‘第一书记’下村,还得依靠村支两委,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开展工作很难,必须要团结、激励、鼓舞村里的每个党员,打造一个好支部是扶贫的关键。”贾春雷说。
精准扶贫 思想改观最重要
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贾春雷掌握了钱家峪村的详细情况,对村民提出的想法和意见,他进行了归纳整理。
“村里人很朴实、很善良,只要掏心窝子和他们沟通,什么都不是问题。”贾春雷对村里112户贫困户进行详细统计,琢磨如何帮扶这些特殊家庭。
贾春雷将实际情况向所在单位古县教育局做了汇报,单位领导大力支持,并发起倡仪,最终全局60多位干部职工“牵手”112户贫困户。
贫困户的问题解决了,全村的发展方向怎么规划,这让贾春雷费了不少心思。
“村民以前主要是种玉米为生,价格好的时候,收入还可以,可是现在玉米市场价格降低,导致村民收
入减少。”贾春雷说,必须调产,不能单纯依靠种植玉米过日子。
经过反复考虑,在征求村民意见后,贾春雷决定在古县薄皮核桃上做文章。
随后,贾春雷联系了农业专家,对村民进行核桃种植、修剪培训。为了拓宽村民思路,贾春雷还对村民进行了“互联网+核桃”的理念教育。
在村委会的会议室,整齐地摆放着四十台液晶显示器电脑,这是为了让钱家峪村村民更好地掌握网络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业对外销售,贾春雷多方奔波才筹措而来,在这儿建立起了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半年多时间,已经培训2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这个培训基地不仅为本村的村民服务,而且还服务于全乡镇,现在钱家峪村已经成为旧县镇电商培训中心,镇上大大小小的培训活动都在钱家峪村举行。
“电商是新兴营销方式,可以拓宽销售渠道。”贾春雷希望为村民找到一条产业和电商销售齐驱并进,跟上时代发展,走出一条共赢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贾春雷还挑选了20余名有核桃树管理经验的村民,组成一支核桃树管护队,对本村的核桃树进行管理服务,辐射周边乡镇各村,不仅提高了核桃品质,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现在,核桃管护队在四邻八乡中有很高的知名度,村民们不再为修剪核桃树发愁。”村委会副主任张双群说道。
脚踏实地 落实项目改民生
“脱贫贵在精准,群众有什么困难,咱就要着重解决,精准安排,因村、因人施策,合理规划项目发展。”贾春雷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
虽然已经确定核桃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依靠单一的产业格局,脱贫的希望并不大。
贾春雷到河北安国中药材基地进行考察后,将眼光定格在了牡丹和中药材特色种植上。对村民们来说是个新鲜事儿,谁都不敢冒然种植,贾春雷便联系公司进行试种,引导村民改变种植观念,进而进行大面积推广。
钱家峪村地理位置优越,与浮山、安泽相邻,可以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搞绿色养殖。贾春雷说,现在人们餐饮习惯的改变,促进了绿色生态养殖的大力发展,这样可以打破传统养殖方式,带动村民们增加收入。
根据村民实际情况,贾春雷同村“两委”班子成员确定了因户施策的扶贫项目。村里聘请专家对村民培训,启动“一批进京当月嫂”“一批进城搞家政”一批外出学厨师”一批在家做电商”等“四个一批”的模式,进一步加快钱家峪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在努力改善村民物质生活的同时,贾春雷不忘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通过搞讲座、放影片、联系文艺演出下基层活动,实实在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贾春雷还将目光放在了光伏发电上,经过全方面考察,决定将在村里建成100兆瓦光伏发电基地;发展50户网络电视用户。
对于钱家峪村发展规划,贾春雷深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一个项目的确定,从前期立项、手续办理到后期建设、市场发展等等,都需要时间。”贾春雷坦言,也许在自己的两年任期内,规划还看不到结果,但是思路明确了,就给村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年或者五年之后,能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就够了。
对贾春雷而言,希望通过精准扶贫,能够让钱家峪村尽快富起来。站在村里正准备水泥硬化的乡村路上,贾春雷讲出了自己的心声:‘第一书记’千万不要把这次选派当成“跳板”,而是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和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事业来干。”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900多名父老乡亲尽快踏上致富路。
记者 张莹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