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今天 4阅读 0评论
>> 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深化改革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印度的医疗卫生融资改革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措施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与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即墨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站的现状分析 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财务管理 浅谈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机制创新 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几点感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7-14. [2] 张灿灿.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报,2004-11-08. [3] 肖庆利.浅谈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几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2-08. [4] 李守利,庞文政.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由豫皖丙肝风波想到的.山东人大信息网,2011-12-05. 1村级卫生室医疗服务的现状 农村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作为中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之一,以“简、便、廉”的方式向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方便了农民“小病不出村”,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卫生服务力量。但就工作组了解到的44个村卫生室的现状来看,却在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上不容乐观。 1.1基层村卫生室建设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现有人口9万人,47个村配置村卫生室44个,按照省里的四室一房(诊断、治疗、观察、信息室、药房)基本标准衡量,村卫生室90%不达标。在软件上,龙王镇44个村卫生室配置乡村医生97人,总体上年龄偏大,70岁以上2人,60~70岁以上18人,40~59岁39人,39岁以下38人;乡村医生的素质偏低,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赤脚医生出身,初中学历56人,中专40人,大专1人,没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学习经历;医生的待遇较差,村医人均年收入一般在8000元以下,大多在4000元,低于农民收入;村医养老保险不能保证,大家很担心。 1.2新农合政策的推行和落实农民在新农合政策中得到了实惠,村卫生室增加了一定的病源和收入,但有些村级卫生室存在着借机造假,个人获取利益的行为。 1.3留守人员(老、妇、幼)保健村医担当着村级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包括65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幼儿预防接种等12项任务。其中,村级每年一次的妇检,由于区、镇、村协调落实工作有些不力,造成妇女不再相信,也不愿参与妇检,给妇女保健带来不良影响。 1.4健康教育普及村级健康教育的内容较为单调、形式单一,村医自己宣教意识不够强,宣教知识掌握的不够熟悉且更新得较慢,造成了健康教育普及率较低。 1.5村卫生室医生的接班人问题村医工作辛苦,风险大、收入低、待遇差,年轻的新鲜血液既不想,更不愿进来。 1.6村卫生室医生补贴每年一人是1200元,其条件是每村只确定1个名额,且必须具备医师资质。97名村医,能够享受补贴的不到一半;而且60岁以上不参加享受,村医认为不合理,希望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和解决。 2村级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难点 2.1专项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按照国家新医改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小财政办大卫生”的理念,对镇级卫生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村级卫生室的发展没有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主要是村卫生室基础建设资金上的扶持存在不足,龙王镇现有47个村仅有44个村建立了村卫生室,至今还有3个村没有卫生室。 2.2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低通过调研,工作组了解到整个襄州区的村卫生室建设普遍达标率低,龙王镇47个村44个村建立了村卫生室,达标率仅占10%。硬件跟不上,直接影响到软件的配套与卫生室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2.3“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有待完善龙王镇“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存在学历低、年龄大、新知识掌握严重不足、后继无人的情况。44个村现有村医97人,大多是“赤脚医生”出身,学历基本上是初中学历,职称全都是初级。年龄60岁以上占到20.6%,40~59岁占到40.2%,39岁以下占到39.1%。其次,由于村医学历较低、年龄偏大,电脑知识掌握不了,给村卫生室推行数字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得已只能选择暂时放弃。其三,村医梯队建设后继无人。镇卫生院免费培养,报名参加人员廖廖无几,令人担忧村医队伍难以持久。 2.4村卫生室考核机制与待遇不配套近年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关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规范管理要求。但每位村医每月享受到的100元补贴,与村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相比,与现在物价上涨速度相比,村医感到职责与待遇不配套,极大地挫伤了村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落实及卫生室服务质量。 3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推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尤其是对村级卫生室要加大资金投入,使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充分发挥“乡村一体化、院建院管”的作用,镇卫生院要加强村卫生室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提高村医业务素质,健全完善以公共卫生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具体包括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村医医疗技术培训,加快培养出一批村医队伍,努力改善村医的生活、工作环境等。 3.2强化村级卫生服务不可缺少意识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薄弱,在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农村缺医少药,农民贫病交加的情况下,发表“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赤脚医生”应运而生.根据国务院[1981]24号文件精神,对赤脚医生考核发证,合格者成为“乡村医生”。几十年来,这支队伍响应政府号召,无偿地完成政府下达的各种大量的防保任务,以简单、方便、低廉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成为一支不在卫生系统编制却奋斗在卫生战线前沿的重要力量。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建立了农村三级(县、镇、村)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村卫生室、村医作为农村卫生工作三大支柱之一,不可缺少,要得到社会各方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关键词] 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46-03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乡镇医院至三级医院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设备还是从医务人员从业素质看,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比较大,在卫生领域也表现得比较突出,人民群众感受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旨在为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相应科学依据和对策。 “十一五”期间我国划分为经济区域,分别是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根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年各个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大致如下: 1 从卫生机构总资产和医疗机构数看各地区医疗卫生投入情况 卫生机构总资产达千亿以上的地区分别是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和山东,未达到百亿的地区分别有海南、青海、宁夏和,但由于人口分布的差异,按照每千人口的卫生资产配置,贵州最少(46万/每千人),其次分别是河南、安徽、广西、四川和云南等,而每千人资产配置达到两百万以上的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和甘肃,可以从表1看出卫生资产配置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带,表2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每千人卫生资产配置达两百万以上的地域就是南部、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西北地区虽然总的卫生资产配置最低,但每千人资产配置却是除沿海地区外最高的,只有西南地区的总卫生资产配置和每千人配置均很低,仍需要大量的卫生投入。 表1显示,上海每千人资产配置369万,每万人医疗机构数是2.3,而河北每千人资产配置88万,每万人医疗机构数是12,可以看出在上海相对人口较少的医疗机构配置了大量的卫生资产,相当于1 604万/每万人口/每机构,而河北相对人口较多的医疗机构配置了较少的卫生投入,相当于73万/每万人口/每机构。这种差别反映了地区卫生资产配置的集中度,可以推测,在上海这样的国际金融大都市,外户籍及流动人口量非常大,根据人口设置的医疗机构相对比较少,为了应对上海所有人口的医疗需求,仅加大了对医疗机构的资产投入,而相对于河北,医疗机构资产配置较为分散。从表2也可以看出南部、东部和北部沿海整体的医疗资产配置相对其他地区要明显集中,可能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情况有关。 2 从每千人口卫技人员和床位数看各地区医疗卫生投入情况 卫生人力素质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在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努力下,不断推进卫生人力资源素质建设,卫生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1],但卫生人才分布的不均衡状况依然存在,根据卫生部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09年末,全国卫生人员达784.4万人,而我国占70%的农村人口仅拥有乡村卫生医生和卫生员125.1万人,而且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级卫生人才也都趋向流向城市[2],表1显示每千人卫技人员北京为12.92人,上海为9.48人,均远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4.2人,再次印证了经济、权利对资源的强大吸引力[3],从全国区域性看,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每千人医技人员最多,远高于其他地域。 由于单位面积的人口聚集,北京和上海的每千人床位数也是远高于其他地区,从每床位配置卫技人员数看,大部分地区平均约为1.3人,北京为1.8人,但云南和贵州两省不足1人,说明卫技人员的配置过少或流失严重,应引起地方相关部门的重视。从全国范围看,床位数和医技人员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只有西南地区的远低于其他地区,从西南地区医疗机构资产配置情况看,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医疗的政策引导和资产投入严重不足,这种投入不足甚至导致了卫技人员的过度流失,如云南、贵州。 3 各地区农村及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情况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配置和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表明,从卫生人力资源数量上来看,2009年底,全国卫生人力总量预计达731万人,其中卫生人员数64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90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24万人,增长3.9%,然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减少3万人,2007年乡村医生总数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4.08%,乡村医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质量由此可知,我国卫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大医院。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医务人员相对不足,造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卫技人员过剩,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2005年,我国各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数为4.99人,而各县级仅为2.15人,不到前者的一半,因此,无论在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方面还是人员素质方面,我国农村卫生机构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均严重欠缺[4-5]。从表3可以看出,除了上海和内蒙古其他地区乡村卫生室机构的执业医师平均不足1人,每个乡村卫生室平均注册护士各地区均远远不足1人,村卫生室机构的主要人员构成主要是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可见乡村仍然是卫生事业保障的最薄弱环节,从地区差异上看,沿海地区(如广东、海南、浙江等)的乡村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明显高于西南、西北地区(如云南、贵州、甘肃、宁夏等)。因此从乡村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看,虽然城乡医疗资源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但不同地区的村卫生机构也同样存在着不平衡。 4 问题与解决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虽然我国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行业的事业性和公益性,但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配置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了人力资源的不均衡,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及社会民生环境,加强卫生财政投入,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减小县乡卫生系统职工的待遇差距,尤其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包括村医的待遇,实施医保社保、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稳定基层卫生队伍[6]。 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该意见为“十二五”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及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的引入,在“十二五”期间将会弱化医疗行业垄断性,增强医疗资源流动性,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弱化政府定价机制,更加重视市场机制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社会资本的进入,将会带来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7]。宿迁医改有很大借鉴价值,以沭阳为例,2003年所有医疗机构由公办改制为民营,医疗资源配置市场化,社会资本在医疗行业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县城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有5家,沭阳县人民医院坚持公益性方向不动摇,积极配合政府处理公共卫生事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高端技术人才,大力投入精尖设备,与改制前医教研方面比较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有不少的报道质疑医疗市场化,认为医疗市场化就不能公益性,作者认为市场化需要政府的规范引导,医疗行为的规范还是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的,并不是政府管理就公益了,政府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相信在政府的改革中,我国的卫生资源配置会日趋公平合理。 我国地区及城乡卫生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仅仅是我国不同地区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方面的反映,解决这个局面的方法除了增加卫生投入,政策激励等技术方法,更为根本的是体制改革、消除城乡差异,使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李金林,李鲁,王红妹.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变迁[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9):612-616. [2]朱子寒.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疗前言,2010,5(19):84. [3]叶建国.资源跟着权力跑[J].特别文摘,2010,7:17. [4]程晓明.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亟待平衡[N].当代健康报,2006-4-6(3). [5]刘冰,王保郧,卢祖洵.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5):262-264. [6]赖爱华,陈烈平.国外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557-559. 论文关键词: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 2006 2.2 4.6 96 1384.8 —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4651.7 关键词:乡村医生;收入来源;保障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献标识码:A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承担着9亿多农民的卫生服务工作。村级卫生所是农村三级卫生网最基本的单位,而乡医则是农村卫生队伍的主要力量,处在卫生战线的最前沿,主要担负着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还担负着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知识宣传等公共卫生工作,后来的防治非典、禽流感等,最基层的乡村医生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但目前乡村医生队伍由于缺乏完善的报酬机制而处于不稳定状态,部分地区乡村医生流失现象严重。了解乡村医生医疗收入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现行乡村医生报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医生的收入来源 几十年来,广大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履行人道主义职责,默默无闻地为村民解除病痛,抢救了无数的生命。同时,还积极参与各项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任务,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可喜的成就,其中就有乡医的一份功劳。 乡医的收入来源主要指的是从事医疗活动所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保健收入、上级和村委会的补助、药品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一)预防保健收入。乡村医生的年防保收入占到全年从医收入的10%左右,所占用的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11%左右,防保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10%~20%的人最多,占40%左右,防保工作时间在全年业务工作时间10%以下的人数占到35%,有25%的人防保工作时间占全年业务工作时间的20%以上。 (二)上级和村委会的补助。乡村医生获得上级补助占全国医疗收入的比例平均为0.5%,村民委员会补助平均占6%,半数以上的乡村医生未获得村民委员会的补助。 (三)药品收入。乡村医生的药品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比例平均是60%,30%的人药品收入低于全年医疗收入的30%,药品收入占全年医疗收入50%~90%的居多。 (四)医疗服务收入。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28.5%,25%的人医疗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10%以下,一半以上的服务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的10%~40%之间。 (五)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占全年从医收入1%~2%,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没有其他收入,比例占到总人数的78%左右。 据调查,乡村医生的收入在农村排序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50%以上的家庭处于同村前20%,75%的家庭位于本村前40%。 二、乡村医生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影响乡村医生医疗服务收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职称、是否接受医学专业学历教育、有无其他收入、有无土地、有无养老保险、是否享有补助等。东部和中部地区、男性、文化程度高、有职称、有养老保险、享有补助的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较高。 相反,在西部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以及各级政府财政在医疗事业上拨付明显不足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西部地区乡村医生的收入普遍偏低,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乡村医生的收入只能维持个人日常生活的情况,对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偏低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障和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完善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相关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合理的报酬模式。卫生经济学研究表明:一旦医务人员的收入是基于按服务收费,那么会刺激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采取更多的治疗手段,这就会产生一种现象:诱导需求。在乡村医生失去集体的补贴后,就会在服务收费和药品的批零差价上寻求补偿,当这些成为报酬的主要渠道时,不可能不对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产生影响。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也是我国农村卫生低投入、高效益的基本模式。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爱国卫生等多方面的任务,他们的行医行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健康水平,而影响乡村医生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报酬。合理的报酬结构是提高乡村医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议对乡村医生实行“工资+奖金”的报酬模式,即按乡村医生的技术职务、医龄、岗位工作效益等实行有层次的结构工资制;另外,以医疗预防保健工作质量(如合理的处方用药、医疗服务业务量、从事防保工作数量和质量等)作为分发奖金的依据。同时,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加强门诊登记、处方用药、就诊转诊等制度的监督管理工作。最终建立以调整乡村医生报酬结构、保证基本报酬和调控激励机制的干预措施,使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由单纯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 (二)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收入。进行医疗机构整顿和改革,对乡村医生实行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对考核不合格者给予取缔或进行培训,以保证在岗乡村医生的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从而保证收入;提高预防保健补助,以提高乡村医生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乡村医生责任制,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素质和医疗保健技能,严格要求乡村医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在上级和村集体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和对乡村医生的补助,以加强村卫生室的硬件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适当调整乡村医生报酬中各项收入的比例,逐步提高劳务收入,降低药品收入,以阻止乡村医生“重药、轻医”现象的继续发展,同时必须进行药品质量监控,理顺药品购销渠道,保证农村药品质量,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利益。 (三)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对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建立健全对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险制度方面还比较滞后和薄弱。只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才能真正解除广大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中。考虑到卫生事业特别是基层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可由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单位按比例出资为乡村医生购置较高的社会保险。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促进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医生这个职业关乎无数百姓的幸福,要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国民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就从客观上要求医生要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目前的现状是,城市大型医院医生的继续教育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明显不足,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甚至是空白。要实行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必须首先壮大乡村医生队伍,只有当基数达到足够大以后,才能在保证基层卫生事业顺利进行的同时,对乡村医生进行分时、分批的继续教育。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可采用党校教育的模式,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让乡村医生脱产学习相关的技术及理论知识。在培训前还可以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资格进行一定的选拔。这样,既能在乡村医生中形成竞争,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不断提高其技术即理论水平。对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需要提出的是:培训后的乡村医生必须继续从事乡村医疗卫生事业,避免部分乡村医生以继续教育为跳板,在完成相关教育后离开其原来的工作岗位到福利待遇更高、环境更好的医疗单位工作,造成优秀基层医疗人员的流失,与开设继续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五)当地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改善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照顾政策。只有政府把解决乡村医生转职、生活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项问题摆上议事日程,解除其后顾之忧,吸引和鼓励年轻乡医扎根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避免出现由于收入低,乡医弃医改行,部分村级卫生所关门停办的局面;只有政府加大对村级卫生所建设的投入,将村级卫生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逐年加大投入,才能改变目前村级卫生所房屋破旧、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的情况。 四、结论 众所周知,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和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络体系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他们在改变农村缺医少药和贫困落后的面貌、改善亿万农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赤脚医生”的名称转变为“乡村医生”,另一方面乡村医生的从业环境、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严重滞后,致使乡村医生队伍和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卫生政策研究和卫生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相关机制,切实保障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熊太茂,王礼就.村级卫生人员报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4. [关键词] 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医改;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40-02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然而,农村卫生发展状况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农民不断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使得我国约7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低,区域分布严重失衡,城乡、区域差距明显,基层卫生人员三低(“学历低、技术职称低、专业素质低”)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益凸显。新医改方案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当前,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原因 1.1 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历及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普遍存在的医疗卫生队伍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学历及整体业务素质偏低问题,具体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少,无学历、低学历和无职称的人多,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以中专毕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为主[1],专业技术素质较低,难以形成卫生人才群体,医疗卫生知识更新较慢,难以跟上卫生科技进步的步伐。 1.2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低、待遇差 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靠创收维持生存,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靠医疗收入发放医务人员工资。由于技术、设备、房屋等条件差,城乡居民对其信任度不高,看病就医的人数不多,医务人员自然感到失落,无法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一部分卫技人员、尤其是技术骨干人才不安心、不甘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千方百计调往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短缺。 1.3 财政投入不足 基层卫生院属于事业单位,除承担医疗卫生服务外,还要承担公共卫生及改善房屋、设备等方面进行常态投入等。基本的医疗服务条件难以改善等经济因素导致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弱化,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差,使得医务工作者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受挫,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1.4 城乡配置失衡 相对于城市医疗机构高层次人才集中、设施设备先进而言,我国乡镇基层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明显,而且承担着医疗、防保、健康教育等多项任务,业务多样且工作繁杂。城乡之间工作生活环境差别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经济效益差,使得优秀卫生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现有的基层卫生人员由于发展空间狭窄、晋级晋职困难等因素不能安心工作,流失严重,更加重了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使得基层卫生院人员整体素质不高[2]的情况更加恶化。 2 充分利用医改政策,加快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2.1 基层无学历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 2.1.1实施方法:自2004年启动了为期6年的农村基层无学历卫生技术人员中专学历教育工作,无学历的乡、村医务人员可以免试入学参加脱产1年、半脱产或视频教学2年的学习,考试合格可以获得中专学历。地方医学院校主要任务是面向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3],我们采取以市卫生学校为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在所属的5个县设立视频教学点,方便基层学员就近学习。 2.1.2 结果:截止2010年底,共有4 115名基层无学历卫生人员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中专学历,无学历人员数由2006年初的5 718名降至1 603名,降幅为71.96%。。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人员成人学历教育资助项目 2.2.1 实施方法:加强在职教育是不断提高卫生劳动者的技能,开发人力,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4]。利用河南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项目,由财政资助学员50%的学费,学员所在单位相应资助30%的学费。 2.2.2 结果:2009年,资助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名研究生,县、乡两级61名本科生、72名专科生,资助学费64.78万元,该项目将实施至2013年。 2.3 卫生自学考试 自1993年,我市开始进行卫生自学考试,设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7个专业,分本科和专科层次。考试人数7 690名,毕业人数4 329名。 2.4 乡村医生免费轮训 依托河南省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项目,采取视频教学的方式,在各乡镇卫生院实施教学,对4 854名注册乡村医生进行了免费轮训。 2.5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为实现2012年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对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免费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全国转岗培训大纲进行,已安排37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1年还将安排150人参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2.6 继续医学教育 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组织参加网络学习,受益人数达23 500人次。实行医学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核登记制度,要求每一个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必须通过学习和教育获取一定的学分,并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对继续教育登记手册进行审核总数达13 500余人次。对在职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及诊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3 探讨与建议 3.1 增加财政投入,将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列入财政统一支付 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低直接影响了卫技人员队伍的稳定,是造成乡镇卫生院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院人力资源的投资,逐步建立乡镇基层卫生院在编人员薪酬福利的保障机制。保证基层卫生院的基本建设和人才培养,保证乡镇卫生院的正常人员经费,为乡镇卫生院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先决条件。财政的投入应该有着制度化的安排和保障,从长期来看,应该随着财力的不断增长同比递增。 3.2 落实在岗在职培训措施,提高现有人员技术水平 3.2.1鼓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本、专科学历教育,改善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继续做好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学历教育学费资助工作[5-6]。 3.2.2建立强化在职培训制度。做好乡村医生轮训的同时,根据不同学科要求,选送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规划,培养出一批基层技术骨干队伍。 3.2.3对取得执业资格的基层卫技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俊,刘凤芝,何丽霞,等. 我国三省区乡村医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8(11):822-824. [2] 张晓风,曹志辉,韩彩欣. 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配置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10(5):914-916. [3] 王家骥,刘义海,吕嘉春,等.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为社区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实践[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5(2):93-95. [4] 李晓燕,李琪. 中国卫生人力政策回顾[J]. 中国卫生人才,2008,12(11):20-21. [5] 胡虞乾. 论卫生人才培养与学习型医院的关系[J]. 现代医院,2005,5(10):112-113.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44-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转变为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模式,导致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中国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健康。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体制关系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公共投入不足,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由于医疗卫生的外部效益较大,医疗卫生服务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是医疗服务产业理论的核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具有公共品的性质,政府有责任为农民提供。但从总体来看,中国政府承担的医疗卫生支出份额在不断萎缩,财政卫生事业费用增长滞后于财政支出增长。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统计发展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4 535.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3 593.9亿元,占卫生费用总支出的24.7%,比重较低。根据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在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中,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从1990年的25.1%下降到2006年的18.7%,呈持续下降趋势。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问题,还明显地体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的严重分配不均,卫生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低效与不足并存的局面,导致农村卫生资源贫乏,卫生服务质量不高。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城乡构成中,城市11 255亿元,占77.4%;农村3 280.4亿元,占22.6%。卫生资源投入城乡分布严重不均,高达80%的资源分配给了城市,20%的资源分配给了农村。卫生资源投入总量不足同时存在着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造成卫生资源利用低效,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农村卫生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投入的比重在1991―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4%下降至6.59%,社会卫生投入由6.73%降至3.26%,而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海闻、王健、赵忠、侯振刚、陈秋霖,2005)。由于中国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不足以及资金使用结构的不尽合理,直接导致个人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使得个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加重了农村医疗卫生支出的负担。 2.基础设施落后,卫生人才缺乏。政府投入的不足导致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和医疗人才缺乏。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落后,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缺乏必要的投入,医疗器械短缺、设备简陋,乡镇医院的业务量及服务利用率较低。2009年中国38 475所乡镇卫生院中,没有床位的有1 691所,占总床位数的4.3%,床位50张以上的4 111所,仅占到总数的10.7%。2009年城市千人口医院床位数为3.31张,同期每千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05张,约为城市每千人口床位数的1/3。 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收入低,待遇差,许多医药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去,导致目前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 050 991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75人。2009年中国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数共计995 449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4 975人,约占总数的4.5%,中专以上学历为733 378人,约占总人数的73%,由此可见村级医生受教育程度以中专为主,不少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能为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 3.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畅。由于管理体制不畅和市场因素的介入等原因,目前中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县、乡、村作为卫生服务体系网络的节点功能没有很好发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机构重叠、职能分割不明晰,造成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及卫生技术人员有限资源的浪费。另外,医疗卫生行业政企不分,乡镇的医疗卫生管理水平低下,行业监管不规范,法制不健全。 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完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机制。政府的筹资效率远大于市场,加大政府的筹资力度可以提高中国的公共卫生水平,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投入长期不足的问题,就要使政府的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使得医药卫生经费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性经常支出项目的增长幅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应以政府主导、财政筹资为主(马秀珍、崔学光、阮越胜,2003)。同时要强化地方政府筹资的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农民获得质量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得到保障。要建立对农村医疗卫生经费的管理及监控机制,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农民的负担,解决政府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不足致使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确保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需要。 2.加强对高素质医疗卫生人员的培养。农村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受教育水平较低,应采取各种措施,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付俊红、于莉,2006)。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人才。在福利待遇、职称晋升和事业发展方面给予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以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优化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3.整合卫生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政府、集体、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社会化农村服务网络,发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建立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在三级服务网络中,县级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职能。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病的初级治疗(汪金鹏,2006)。从农村卫生工作的实际出发,以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预防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陈婷、古丽巴哈尔、冯显威,2007)。 参考文献: [1] 陈婷,古丽巴哈尔,冯显威.新时期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9). [2] 马秀珍,崔学光,阮越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3). [3] 郭泽保.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4,(9). [4] 汪金鹏.中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现状及宏观改革措施[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9). [5] 黄厚生.中国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08,(5). [6] 海闻,王健,赵忠,侯振刚,陈秋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 [7] 付俊红,于莉.中国农村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06,(9). [8] 季学娟.中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问题探讨[J].高教论述,2010,(27). [9] 储德银,经庭如.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公共财政对策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07,(10). 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暂不纳入实施范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于月日零时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主要任务 (一)按照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国家307种基本药物和山东省216种增补药物为现阶段我县使用的基本药物。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政策规定,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原则上不得再购进非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临床用药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用药习惯,确保基本药物合理使用。 (二)执行基本药物统一招标采购及配送制度。在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办法出台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需基本药物在省确定的最高采购限价内仍按原途径采购配送。省里招标采购办法正式出台之后,按照规定要求实行省级统一招标采购和配送。 (三)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报销配套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甲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属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乙类目录中的基本药物,纳入支付范围的比例不低于90%。城镇基本医疗保障按照省、市政策规定提高报销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住院药费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0%。 (四)不断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需要。本着“科学、公平、节约、高效、规范”的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市“综合配套改革、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统筹安排、多渠道补偿”的要求,建立健全经费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资主体责任,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管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最大限度的降低药品收入减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各级财政2011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贴,根据县财政预算计划,按月预拨付,年终总结算。 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同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套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既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人事、卫生、社保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岗位,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绩效工资为核心内容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实效,保证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改革成果的巩固。 (二)乡村医生管理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农村卫生室仍实行一体化管理,所使用的药品一律由乡镇卫生院供给,药品加成率不得超过15%。患者在村卫生室就诊,药品费用报销比例较非基本药物提高5%。村卫生室不再向卫生院上缴利润。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按规定予以补贴。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所必需非基本药物药品的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确需非基本药物药品的,按照程序申请,由上级批准后增加。批准增加的药品按零差率销售。 (四)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须进行盘点。以月日24时为基准时间,24时前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库盘点准确,现存药物属于基本药物的,于月日零时起,一律按零差率销售;不属于基本药物的,或按零加成销售,或转给卫生室使用。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处理问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之前形成的历史债务4892万元,作挂账处理,每年有盈余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利用盈利逐年偿还债务。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对改革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现状,有效减轻群众用药费用负担,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搞好部门协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财政局负责制定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偿政策和计划,落实政府投入;人事局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工作,会同卫生局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绩效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药物报销办法并监督实施;卫生局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和组织上报采购及配送信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状况,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报销制度并监督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受理有关药品质量的投诉、举报并组织查处,制定零售药店基本药物实施制度并监督实施;物价局负责中标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监察局负责各类违规违纪行为的监督查处;医改办做好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落实职责,积极搞好工作衔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福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近8亿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宣传等卫生服务工作[1],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医生准入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继续教育现状,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1对象与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福建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三明、宁德、龙岩、南平9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抽取调查样本时,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域分布,以确保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可信度[2]。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福建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情况调查表”,包括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继续教育现状和继续教育意愿3部分,共15个项目。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9.3%,通过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1福建各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分析 2.1.1乡村医生年龄与学历 本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女性85人,占31.7%,男性183人,占68.3%;31~40岁的占50.0%;学历:大专学历者居多,占38.1%,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4%。详见表1。 2.1.2乡村医生执业医师资格证获取情况 268名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99人(36.9%),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169人(63.1%),见表2。调查发现,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如下:知识储备不足(41.4%)、学历不高(17.1%)及年龄太大(12.7%)等。 2.1.3乡村医生职称情况 此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101人(37.7%)为中级职称,64人(23.9%)为初级职称,60人(22.4%)无职称(见表3)。 2.2乡村医生在岗继续教育现状 2.2.1培训时长 调查显示,171人(63.8%)每年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49人(18.3%)每年培训时长大于100学时,48人(17.9%)每年培训时长小于50学时。 2.2.2培训单位

乡村医疗卫生现状范文

调查显示,268名乡村医生中,在县级机构参加培训的143人(53.4%),在市级机构参加培训的57人(21.3%),在省级机构、乡镇机构参加培训的分别有18人(6.7%)和50人(18.7%)。 2.2.3培训内容 调查显示,167人(62.3%)参加全科培训,参加以西医为主与以中医为主的培训分别有72人(26.9%)和29人(10.8%),表明参加全科培训的乡村医生居多。 2.2.4继续教育形式 调查显示,对于继续教育形式,106人(39.6%)参加定期集中专题学习,13人(4.9%)参加函授,详见表4。总体上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较单一。 2.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意愿及需求 2.3.1培训时长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规定,乡村医生每两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0学时。调查显示,希望每年继续教育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的175人,占65.3%(见表5)。表明大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时长的需求与《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中的规定学时数一致。 2.3.2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 调查显示,大多数乡村医生希望的继续教育形式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和组织专家到农村实地培训,短期多次培训、远程培训、函授需求较少(见表6)。 3建议与对策 乡村医生可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学历,获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这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开展提出以下3点建议。 3.1改变单一的培训形式,加强网络模式培训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较单一,无法满足乡村医生的需求。针对乡村医生地理分布比较分散、学习时间难以统一等特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网络培训不受地点、时间、空间限制,乡村医生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性强。在网络培训模式下,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课件、培训视频可以重复使用,乡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还增加了继续教育培训时长,降低了培训费用。 3.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水平 以医学类高校为平台,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医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先进的医疗设备、较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有附属医院的高等院校,更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如果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使高校成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将高校的优质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相信对乡村医生扎实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提升医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意识 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教育形式是远程培训的只有37人,占13.8%。这个数据与当今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通过电话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1)乡村医生没有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主要表现在网络信号差、信息化设备配置低或数量少;(2)乡村医生大多年龄偏大,网络意识较差。对此,应为乡村医生创造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在信息化硬件方面,创造通畅的网络环境,配备中等以上的电脑硬件;在软件方面,给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打造友好的界面,配备相应的APP软件,以便乡村医生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进行有效学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不仅能提高乡村医生网络意识,还能有效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行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能使乡村医生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为基层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有效缓解农村就医难问题,对减轻城市的医疗负担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华.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12(27):907. 关键词:偏远地区 流动性 医疗卫生服务 必要性 一、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实际情况 地广人稀,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有发达的呼、包、鄂大城市群,更多的是欠发达的偏远地区。这些偏远地区的村落之间相距较远,交通条件落后,且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总的来说,大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医疗卫生条件差、服务水平低以及医疗服务机构覆盖面窄等诸多问题。 目前,偏远地区居民治病就医主要依靠嘎查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和旗县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但是,嘎查村卫生所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低,存在缺医少药等严重问题。乡镇卫生院和旗县医院距离嘎查村较远,不能及时解决重大疾病和特大疫情的爆发。另外,偏远地区居民外出就医,存在经济困难、交通不便以及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小等问题。同时,外出就医容易与农业生产相冲突,严重影响耕地、放牧等活动。这些对偏远地区居民造成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压力,导致“小病基本靠扛、大病凑合治疗”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劳动。 二、内的苏木乡镇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及医疗费用 1.苏木乡镇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现状 表1 苏木乡镇卫生院及医疗服务情况 数据来源: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卫生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由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得:在2010年的基础上,2011年的苏木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增加476张,但更多的是减少的数字,例如:苏木乡镇卫生院个数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2个,或许就整个自治区而言这样的数字可以微不足道,但是就具体的苏木想着而言,却不是一个好消息。包括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在内的卫生人员均出现不等的减少,这些数字的减少对于诊疗人数增加68万人次而言不异于雪上加霜。与次同时,病床的使用率降低了2.09%,出院者的平均住院日也延长了0.6日。 2.医疗费用 内的医院医药费用继续上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上涨。根据医疗服务年报,2011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171.9元,与2010年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7.4%;医院人均住院费用6532元, 与2010年比较,按当年价格上涨10.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医药费用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但住院医药费用上涨。“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101.2元,按当年价格计算较上年下降32%;人均住院费用1689.3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上涨10.8%。2011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47.9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上涨15.7%;人均住院费用913.5元,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上涨6.5%。 ” 表2 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情况 数据来源: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卫生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三、技术层面的可行性 1.远程医疗的长足发展带来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是以驻地医院为主,而对远离城市的广大地区的提供主要体现在集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于一体而应运而生的远程医疗上,这其中包含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疗教育和培训、远程医疗监护等多个方面。这也主要是客户端通过电子邮件、可视电话、ISDN等,终端配备各种长度的电缆、视音频连接线、各种转接线头、网线、1394线、摄像机、投影机或电视等多种高科技设备。这种远程医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流动性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技术支持,起到了先点示范的效果。 但是大部分的远程医疗会诊集中在适应野战环境的医院等,例如海上远程医疗,他们也会出现在灾后救援的现场或者出现在我们本文所说的偏远地区,但他毕竟还是极少数部分的,是在应急环境下的运用,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常态化机制,而且此类的远程医疗会诊也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仅资金这一项就很难在偏远地区实现,更别说是本文所要针对的民族地区技术支持落后的偏远农牧区了。 2.慈善项目的免征车辆购置税带来的启示 呈上所述在,远程医疗的会诊车的提供上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当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种开支缩减到最小。诚如日前的一则新闻:“‘流动医疗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引起了我的注意。“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从2003年启动至2013年6月,在这10年的发展中,已经陆续投放1923辆医疗用车,收益人次达3750万。而车辆购置税的免征为该项目执行单位节约了车辆总价值10%的费用。这类措施在给慈善基金机构节省一定资金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受助对象接受良好的医疗救助、健康普查和健康知识培训成为可能。 但细细看来,这则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消息只是针对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募集社会捐赠资金统一购置的、用于“母亲健康快车”公益项目的流动医疗车,和亚洲防盲基金会、香港盲人辅导会等单位捐赠并由国内厂家改装的流动眼科手术车。这一类车辆主要是用于公益组织的公益事业,而非常态化下的定期定点的下乡服务。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是不是我们的税务部门在确定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条件时可以将用于流动性医疗卫生服务的车辆划入其中呢? 四、开展流动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1.流动性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增强偏远地区居民的健康卫生意识 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定期下乡,提供流动循环式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常见病、多发病、易发传染病的宣教指导,普及疾病预防知识,对增强偏远地区居民的健康卫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流动性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推动统筹城乡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流动性医疗卫生服务具有灵活、机动等特点,在疾病防治和疫情突发时迅速弥补偏远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能够有效提高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有利于建立城乡统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理论学科意义 对于发展流动性医疗卫生服务,将其纳入到法制化和正规化的轨道,建立重大疾病和特大疫情防范和控制的长效机制,可以丰富我国现阶段在流动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上的理论不足。 注释: 数据分析来源:2011年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 参考文献: [1]李美燕,吴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上),当代经济,2007(11). [2]席劲松.医改的新思考―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合作机制及其主体关系看医改的新出路[J],法制与社会,2008(36). [3]朱华乔,胡辉,朱海山,舒丽佳,熊丽萍.城乡结合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方法探讨[J],中国乡村医药,2008(S1). [4]马东艳,马东君.加强政府在医疗改革中主导作用的对策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6(10). [5] 程少平,王宏,庄严海.远程医疗实现方式的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08(3)-6:72-73.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