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员陈思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图)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来到岑溪市岑城镇垌尾村后,岑溪中学教师陈思东自去年9月份以来义务就给垌尾小学学生上体育课——
甘栩 文/摄
“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篮球第一项基本操作——原地运球。”“耶!太好了!”听到老师说要学习打篮球,岑溪市岑城镇垌尾小学30多名学生不禁欢呼雀跃起来。
陈思东给学生们上体育课。
学生们跟着陈思东学习篮球动作。
垌尾村是岑溪市岑城镇四个“十三五”贫困村之一,虽然距离城区只有十几公里,但是山路崎岖,没有往返城区的汽车,仅有两名教师,无暇顾及体育课的开设,多年来没有上过一节真正的体育课。所以在这30多名小学生心中,有一位专职体育老师来上体育课,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自2018年9月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来到垌尾村后,岑溪中学教师陈思东就一直琢磨着如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贫困群众拨穷根奔小康。在一次对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入户家访的时候,学生一句“不知道上学有什么意义”的话,让陈思东意识到,扶贫要先扶智,扶智当从教育开始。垌尾小学建档立卡学生有6名,占全校学生的17.6%,在垌尾村脱贫攻坚这场非赢不可的战役中,教育扶贫举足轻重。
“垌尾小学已经很久没有专职体育老师来上体育课了,上好一节体育课,帮助孩子们增强身体素质,这也是教育扶贫的一部分。”垌尾村第一书记黄天志的话,让陈思东决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们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我的大学专业是体育学,在岑溪中学也是教授体育”。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乡村学校的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有很多家长对体育也不了解,加上垌尾小学场地狭窄,运动器材不足,要上好一节体育课实属不易。为了把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陈思东每天忙完驻村工作的事务后,查阅资料,撰写教案,制作工具,力争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
每个星期体育课的课时比较少,师资有限,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每周都能上体育课,陈思东决定采用大课堂的形式上课。“让全校1~5年级的学生一起上体育课,虽然全校只有34个学生,但是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不一样,一起上体育课对老师来说真的会很吃力。”垌尾小学校长高群燕有担忧。
面对校长的担心,陈思东认为自己有十几年的教龄,上一节大课堂的课绰绰有余。可当陈思东信心满满地去上体育课时,发现因为学生活泼好动,单单维持纪律整理队形就花了半节课的时间。加上学生的认知不一,热身运动的一个动作纠正也花了半节课的时间。40分钟的体育课,只教授了一个动作,这让陈思东感到非常挫败。
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陈思东经过多次的摸索与实践,决定用团队的形式管理这34名学生:把34名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各个年级的学生,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维持好本纵队同学的上课纪律。上课时,让学生选出团队的队长、副队长,正副队长轮流负责每节体育课的队伍整理、点名、领操、领跑。最后,陈思东还采用“积分兑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每节课表现好或者帮忙收拾体育器材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分数,每个月算一次总分,学生可以用积分兑换一些小奖品。
不再是传统单纯说教式的上课,让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的上课管理方式让人耳目一新,高年级的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做小组长,低年级的学生课前课后你争我抢要帮忙摆放和收拾体育器材。不到三个星期,这34名学生已经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十分的付出,终究获得十分的回报。由于陈思东的倾情付出,学生对体育兴趣日渐浓厚,体育课深受学生的喜爱。
“陈老师从去年9月份开始,就义务来我们垌尾小学上体育课,不要报酬不要补贴。”垌尾村支书李达毅说,“以前学生上体育课是疯玩,现在上体育课是兴趣引导,陈老师不仅教会他们各种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谈及大半年的义务助教经历,既是驻村工作队员、又是一名老师的陈思东感触颇多:“山里的孩子犹如苔花,我们都想给予他们一束光,给予他们力量,让他们挺起稚嫩身躯,勇敢向前,像牡丹一样开放。”在他的眼中,教书育人也是扶贫解困的一种方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