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范例6篇

今天 1阅读 0评论
如何让学生上好体育课是摆在每位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现代的体育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使学生爱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不仅仅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是现代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多媒体作为体育教学中备受青睐的活动内容和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其身体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科技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将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相结合的效果将达到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可比拟的效果。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是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而信息资源共享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阶段,通过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充分地挖掘体育课程资源,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使师生有效互动成为常态,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强大的学习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及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班班通”的实施和学校部分采购现代化教学设备使该县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实现多媒体进教室,粉笔的年代已经逐渐远去,其他的科目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那么体育教育教学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成为一个新的挑战点。 (1)多媒体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更有积极性,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兴趣既是一节课的焦点,也是一门课程的重点。外部世界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对中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会产生很大作用。以多媒体为信息载体和传播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信息传播的态势。在传递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师“要我学”的新课程标准下,变成“我要学”的教学模式。如,在篮球三步上篮教学,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显示的三步行动图。在跳远中,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长时间的跳跃大师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软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技能,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和好奇的符号、视听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运用,动静适宜的画面,五彩缤纷的色彩,完美的音效可以快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让学生在激发态的大脑中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参与教学设计的物质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创建多种实用的多媒体体育课件。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深入了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每一个新动作的完成都需要通过听、看、做来感知技术要领。而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是看,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快速地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有效地提高运动技能。有许多体育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还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铅球和标枪,用力的顺序和技术,要学生掌握正确有一定困难。多媒体课件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利用课件动画或慢动作后的视频和停止后的镜像,回放教学方法结合讲解、演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动作细节的每一个动作,教师可以讲解动作要领的分解,从而抓住关键的动作环节,突出重难点,提高动作学习的认知阶段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运用多媒体教材提高教学效率,突出重点和难点。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如何以合理、准确的教材来安排教学方法,其中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最重要的一点,只有突破了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动作都由教师反复论证,指出不足,不断地重复。对于动作复杂、动作快,不利于学生观察和详细了解动作细节。容易使学生有错误的理解,形成习惯的分解,忽略了动作的快速性和连续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避免以上问题。教学中教师讲解和示范,直接让学生观看,然后进行实践,没有掌握好的学生可以使用控制按钮反复播放动作示范。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多媒体上也非常明显,具有特殊的声音,图形渲染,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可行的教学模式,解决图像的关键与难点,使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4)初中体育教学应特别注意课堂气氛,因为不活跃气氛,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对体育的情感。应该允许孩子们在娱乐中进步,在娱乐中成长。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教他们基本地了解一些基本的运动。体育课上底子差的学生应该鼓励,不能和有优势的来进行比较排名,它会导致学生不喜欢运动和自卑。教学中注意教师要注意公平,必须是公平的,运动量不能以那些底子好的学生为标准,应该全盘统筹考虑,要求不能太高,让底子差的学生逐渐进步跟上好学生。当前课堂内容过于统一,每节课的内容大同小异,它会使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下降。应该是多元化的,主题应该是新鲜的,每次尝试不同的项目,让学生总是新鲜的,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体育可以教学生做一些晨练,或教会他们如何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动作和关注,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故事,比如:中国女排的故事,小个子邓亚萍是怎样一步一步登上世界冠军的,从故事让他们懂得体育知识,让学生去探索体育精神。 关键词:高职学校; 体育; 德育; 智育; 美育; 多维度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0-002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和探索一直在深入的进行之中,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指明了方位,体育课程教学所要达成的五个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传统的三基目标(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又是达成教学目标反思的参照对象。课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细化过程。 维度(Dimension)通俗的讲就是人们分析的目标对象所采用的分析角度。维度的视角理论,维度是指一种视角,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是一个判断、说明、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条件和概念。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对象并不为了面临高考升学的学生,培养目标也有别于普通高中,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偏重于应用型人才和实用性人才教育方向。如何把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之间区别和联系,多维度体育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可以使德智体美疏密适度、分合有度,避免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出现混乱。 教育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过:“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今天,德、智、体、美四育的维度中,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旧是智育与德育,体育与美育相辅佐也是不争的事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确立,为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毕竟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实际,一些本不完全属于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的重点目标,过于强加或挤占在体育课程教学之中,显然,这是不合适或是不科学的。能否准确把握体育课程设计的总体方向,使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丰满活泼而不是臃肿死板,在设计中兼顾德育、智育、美育的精华极为关键。要紧密衔接德、智、体、美四个维度综合要素,注重健康,培养能力,提升素质,服务专业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体育教学达到体育课程的目标。 2.体育的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育共性维度的认识 体育、德育、智育、美育是学校教育的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是相互支持、具有紧密逻辑关系。体育以育人为本,则强调育体育心。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存,在维度的理论上各自体现不同重点和难点,德育教育强调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教化过程,而具体的行为表现上毕竟控制的空间和时间有限,如能将德育教育扩展在体育教育之中,将会更有效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智育教育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智育教育系统庞大涉足课程领域广,体育与智育融合并不矛盾,体育对智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解决一些非智力因素对智育的影响。美育教育是培养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程,是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与美育的一些课程过去常常不被重视,而今素质教育已经将体育与美育的地位大大提升,体育与美育本身就有许多的融合点,也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果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四个维度作为一体化来认识,不难看出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美育不好出赝品。因此,只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德育、智育、美育多维度互补 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在教育过程中有着多维度的互补关系,四育的作用不能替代和抵消,体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体能体质;德育解决的是受教育者健康心理所要求具有的心理素质,提高品格、品味和品质;智育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受教育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美育解决的是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能力的提高和感受美的水平提高。 3.1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德育因素 寓德育教育与体育之中,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体育课程设计中,德育不仅仅是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事,体育教师也应承担共同使命和责任。体育课程承载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不亚于其它学科课程,利用体育教育的教学手段对中职学生身心实施全面影响,必须建立思想认识或是学习态度之上,体育课程设计缺少德育因素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课就极有可能变为玩耍课、打闹课,尽管课中的形式热热闹闹,但课程实质有可能是空洞无味的。 3.2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智育因素 智育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受教育者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化为智能的提升上,体育课程虽没有赋予开发智力的重大责任,可是智力因素仍然是学好、练好、掌握好体育教学中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关键。体育课程设计中智育因素的介入,能有效地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练习效率。例如,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教学模板的使用,都能够全面实施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更新、更多的学习知识的方式方法。 3.3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的美育因素 美育独具形象直观、生动活泼、诱导启发、潜移默化等鲜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中职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理想,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体育课程设计中,美育因素的体现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美感集中表现为教学中形态美、动作美、韵律美、动感美、静姿美,表现于外在与内在美的统一,审美能力提高体现在感受、欣赏、表达、创造,进而形成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4.体育课教学程设计中多维度层面的可操作性 4,1学情分析与说明 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德育及教育因素细化于体育课程之中,职业教育的文件与举措都围绕着最终培养目标上,即中职学校学生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情分析与说明到位与否不可忽视,遗漏课程设计这一环节,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模块的实施只会是一句空话。 4.2教学目标与任务 教学目标与任务是体育课程设计中指南针或方向舵,没有教学目标作为支撑,教学任务难以高质量的完成。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的组织建立在教学任务之上一一展开,学生通过体能的练习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但可以增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开发智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4.3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一直被视为体育课程设计中的难点与重点,也是考验教师基本功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大为缩短,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引入、吸收和应用其它学科课程新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不断尝试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对比其中教学效果,也是业务水平提高的集中表现。 4.4教学评价与反思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德、智、体、美全面兼顾,单凭一两次课就能收到惊人的效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违背教育科学。没有人能够保证每次课程教学设计中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也没有人能够像药剂师那样课程教学设计中精确按德智体美维度处方进行配比量化。因此,留有余地是较为合理的设计思路,通过评价——反思——再评价——再反思的过程,找准德智体美四个维度的协调分量浮动区间。 5.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既保持体育本质又联系德、智、美 首先,体育、德育、智育、美育与各自课程目标重点不同,同样是育人为本,但目标有所侧重。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只有在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关键点,才能将德育、智育、美育的精华融会贯通。 其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仍离不开特定的场地设备,实施教学易受客观条件所限,动态的组织教学难度较大,没有文化底蕴的教学,甚至忽视德育、智育、美育存在,也是会事半功倍。 再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中,巧妙地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运动方式,将规则与裁判、道德与品行、言谈与举止方面等等予以评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避免什么等社会适应能力所必须的要素,体现在真善美的尺度把握上。 最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是口号,不是修饰词,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体育课程设计除了与德、智、美三育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外,体育教育中还包含了卫生安全教育、文化娱乐教育等,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本身也属于比较复杂的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期必要工作。 6.结语 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设计,是为了使体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促进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掌握,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储备必要的运动技能、保健知识以及良好心理素质。 有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多维度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不等于就一下子解决了实际操作问题,从“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还应将德育、智育、美育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真正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育人的方针。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关键词: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6-02 本届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组委会从全国数百节体育课中精选出44节于湖北武汉市举办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其中38节体育教学展示课(健康教育课除外)的内容包括球类、体操、田径、武术、跳绳以及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基本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透过这些展示,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一:如何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要求 1.存在的问题 本次教学展示活动有小学科目14节,初、高中科目各12节,在观摩中我们着重考察每一个教师如何针对和围绕教材预设的教学重点、难点,合理而有步骤地突破和解决教与学的关系等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有9节课没有明确设立教学重点、难点;有18节课虽然设立了教学重点、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有11节课教学重点、难点设定比较准确,执行力较强。在本次观摩活动中发现以下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一些教师没有依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混为一谈。 (2)一些教师没有理解教材会因每一节课所完成的目标不同则教学重点与难点也不同,仅凭借教学经验和固有的思维定式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3)一些教师在重点和难点表述过程中用词不准确,语言不精练。 (4)一些教师设定教学重点太高,教学难点太大,在教学中学生无法达到标准。 (5)一些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没有区别。 2.怎样设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针对教材如何准确地确定重点和难点是完成体育教学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课堂结构的主线,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青年教师们不仅要从概念上了解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更要从内涵上理解什么是教学重点与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合理设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才能更好完成体育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武汉市长虹中学刘庆老师的“跆拳道360°转身横踢腿”教材,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方向感、距离感有一定的要求,完成此动作有一定的难度。他所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两转一看一顶髋”;教学难点是“转身与横踢连贯,出腿有力,能踢中脚靶”。在上课中,老师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完成了本次课教学目标。又如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姜伟老师的“女生跨栏摆动腿教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摆动腿抬、伸、压”;教学难点是“上体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克服恐惧心理”。课上,她为了消除女生对跨栏存在的恐惧心理,把栏板改成宽皮筋,让学生们很好地达到了本课学习目标。 具体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学重点是指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技术动作内在结构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文化和体育素养,如重要的概念、规律、方法等。如本次观摩活动中北京第六十五中学王玉中“支撑单腿摆越成骑撑及还原――后摆下”一课重点是推杠移重心同时摆腿。把握教材的核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问题。难点是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技能水平以及技术动作本身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完成而造成的。我们应该清楚,在教学中重点是对全体学生而言,是要求每个学生通过锻炼努力掌握和达到的目标,难点只是少数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出现的问题。如王玉中老师了解学生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推手不及时,以及身体重心控制不好的问题,并提前预定解决方法及时区别处理等措施,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可以说,体育教学中重点是一个面,难点则是一个点。 3.制定体育教学重点的要求 (1)从教材本身结构和特点及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出发来确定重点。 (2)先考虑教材,后考虑学生。如上海市第二中学郑旭忠老师“弯道跑”教学,利用各种圆和图形体会弯道跑技术动作,克服离心力,让学生感受到在弯道跑时的身体变化。 (3)在重点表述中可以是一条也可以若干条,要容易理解和操作。如东北师大附小华方红老师根据“少年拳第一套1-4动”,重点:每个动作都路线正确,动作规范,刚健有力。她制定的重点表述有路线的、动作质量和对武术所具有的阳刚之美的若干条要求。

体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范例6篇

4.制定体育教学难点的要求 (1)从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对教材的理解与教材内容实际来确定教学难点。 (2)先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后考虑教材本身难点。如浙江省永嘉县水临中学孙阳老师“踢墙式二过一”教学难点是传、插时机,这是足球战术中学生对跑位时机的把握的一个难点问题,制定得很准确。 (3)在难点表述中可以是一条也可以若干条,要容易理解和操作。既要适应学生学,也有利于教师教,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思考之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负荷 近年来忽视体育课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影响了体育教学效果,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还说,体育课中运动量过大还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然而,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锻炼必须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它不仅刺激学生身体某些方面的变化,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且也是学习动作技能所必需的,因为在体育活动中人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才能掌握动作技术,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健康水平。本次观摩活动全程对每一节课的运动负荷的生理数据中的心率进行测试。同时在38节课的教案中对其中30节从平均心率、练习密度以及强度等指标进行设定。 1.加强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和密度的研究与探讨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强度,影响负荷量的主要因素有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重量等。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负荷强度的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学生锻炼过程中平均心率应在120~140次/分,这是最佳的有氧代谢的中位数,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运动,身体各组织器官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能力最强。如在技术教学或新授课以及体操课对运动负荷的要求一般为中下等运动负荷。在本次观摩小学3节体操课中,有一节设定平均心率130/分,教材内容是“垫上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大连市姜伟老师的跨栏教学中,栏下训练强度设定为中等,其中跨栏的专门性练习用时9分钟,在栏侧练习用时16分钟;在栏上练习强度设定为中、大,用时10分钟,平均心率为135次/分,最高心率为170次/分。不同的教材和教学目标对运动负荷就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负荷也不尽相同,不同教学形态的体育课对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也是不一样的。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也称为一般密度。体育课的活动可分为五种:教师的指导(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学生练习、互相帮助与观察、练习后的休息、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等),这些活动中某些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之为练习密度。体育课运动负荷主要测定的数据是全课平均心率和全课的练习密度。如何设定运动负荷,技术复习、练习课运动负荷应设定中等以上是一门科学。例如身体活动课通常运动负荷较大,而合作教学、自主学习运动负荷变数较大。 2.评估课的密度应建立指标 (1)教学组织是否严密。在本次观摩活动中上海市的郑旭忠老师执教“弯道跑”课,课堂教学组织一环扣一环,非常科学。田径课组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调动合理需要认真琢磨。 (2)各项练习时间、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武汉市解放中学赵晨老师“双杠”课针对不同的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次数与时间上都有所不同,场地布置合理有序。 (3)教学方法运用是否灵活、合理、有效。南通市顾老师“原地运球”在上课时讲解示范准确,方法运用恰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大了练习密度。 (4)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成都市锦华中学李超老师在“蹲踞式跳远”一课中,利用自制器材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53-01新课改的颁布,对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和体育教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信息技术在辅助体育教学方面的巨大作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教学的最佳整合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才能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体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体育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体育教师课堂教育手段,有利于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融合有利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性不再局限于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得体育教师能够全面积极的发展、锻炼学生。 2.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 2.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老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体育教学模式;影视、录象、VCD等视听媒体载有活动的带感彩的教学信息,能够直接以鲜明、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明快简练的语言传送给学生。战术教学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学生看录象,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术配合上,分析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队员跑动路线、传球时机等,使得学生对足球局部进攻战术有个大致印象。进行理论讲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足球局部进攻战术"课件来展示其实际意义;我们还可以采用"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中文版足球游戏软件,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随意设置比赛环境,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基本战术配合一一表现出来。伴随着有声有色的动画场面和软件强大的"3D"比赛录象功能,学生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2.2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观念,统一规范技术动作,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和难点。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之上,灵活的运用和创造新的运动技能。教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好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2.3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使用信息技术分析和研究动作技术,将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标准化动作进行对照分析,发掘运动员动作技术不足之处,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 2.4便于自学、因材施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体育教材变得形象、直观、易懂,加上多媒体自身操作简单易行和广泛普及,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按照学习者的要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程序、重现次数等各方面都可提供自由选择、自主控制的条件,它大大的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重现力和自主性,有利于学生或者教师自学,无师自通,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比如,受伤运动员就可以安排多媒体进行表象教学最好。 3.建议 3.1教育内容改革。总的来说,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如下: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依据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重点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教材的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尤其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使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可跳转到和该内容相关的任何知识点和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教材的信息化表述。 【关 键 词】 体育课;评课;教育学 评课是对体育教育目标、各项教学指标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各方面做出价值的判断,是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它涉及到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以及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技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因素。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已清晰地呈现出三大趋势: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既关注“有效教学”成果的达成,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性走向多元性,从静态性走向生成性。而我们现在的评课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重教师轻学生,忽略了评价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发挥的情况;二是重评定轻讨论,这主要是教师往往出于切身利益的考虑,在评课过程中,往往着眼于“评”而不是“议”;三是重结果轻过程。就其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从多角度去分析,那么怎样看课、评体育课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些思考。 一、体育课看什么 (一)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 评课首先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情感倾向透露出来的或隐含着的价值取向。如果现在还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技术动作上,显然不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我们要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指向体育知识、技术、能力,还要指向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教师尽心去教技术转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技术,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从而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二)看教学设计有无突破、创新,方法手段是否得当 实施新课程必然会带来“教案的革命”。教案应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既要能够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又要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看课的教法是否得当,要看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讲述是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条理分明、准确无误;看在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是否根据教学需要采取教学挂图、图表等实施形象化教学,以及使用录音、录像、VCD、电视等电教媒体,优化体育课课堂教学结构。 (三)看教师能否体现教学个性 体育教学素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囿于模式只会使体育教学僵化。因此,评课就是要发挥教师特长,帮助教师反思、总结,发掘其教学潜能,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教师理思路、明方向,让其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使体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看学生的参与程度 新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与健康,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形式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评课。既要看学生练习时的积极性、运动技术、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 二、体育课评(议)什么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成功与否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二)学生的发展状况 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习者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议的关键。要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维是否得到激发、学业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持续以及情感是否得到提升或熏陶等。 (三)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主要包括:融会贯通《课标》的能力,如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掌握从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必需的基本技能的情况,如教学设计、讲解、示范、提高、应变、组织教学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进行教学的能力以及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能力等等。 (四)议问题、议原因、议改进措施 开放的心态、研究的意识是评议课的前提。真实的课堂是有缺憾的课堂,一节课有问题是非常正常的,议的目的就是促进反思、不断提高,这也是评议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所在。 三、评课的内容与方法 评课之前,至少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听取授课教师课前介绍课的设计与实施意向。如果听得不明确时还可以询问,实际上就是在听课、评课前做一些调查工作,多掌握一些信息。其次是查看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案。如目标明确、教材搭配、场地布置、教具运用、运动负荷、重点难点。其三是记录。有经验的教学评价者,常常是边听、边看、边记。三项工作在听课之前完成已构成对教学活动的初步认识了。如何听课、评课呢?我们认为也有“听”“看”“记”三个方面。 1. “听”:重点和难点简明扼要,讲解和示范精练准确,学生和教师互动活跃,形式和内容完整统一。 2. “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常规的规范性,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教学气氛的和谐性,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器材运用的多样性,运动负荷的适宜性,保护方法的安全性。 3. “记”:高度和远度记适宜程度,组数和次数心中有数,心理和生理都应兼顾,心记、仪器记、听课记笔记。 总之,评课工作是一个学习和指导的系列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看”“记”“评”的全过程。只有将体育教学活动的事件,通过教育学理论的系列“加工”,才可能成为最后评价结果的“优秀产品”。 【参考文献】 [1] 史根东,傅道春. 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一、转变观念,积极行动 要改革,观念先行。没有超前的教学改革意识,就无法把行动落实下去。首先,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新课改。有的教师喜欢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仍然把体育课按体质课来上,没有从本质上进行改变,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而有的教师有改革意识,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敢于走在别人的前面去大胆尝试。他们在钻研新课改的基础上,对体育课进行果断的改进,因此,他们的课就充满了激情。其次是角色的转变。有的教师能够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他们在教学中常扮演一个学习者,把教学相长发挥到了极致。这样,学生既会把教师看成朋友,又看成是自己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课堂里,能够主动融入到游戏中,喜欢与别人合作学习,喜欢表现自己的体育特长。这样的体育课,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真正体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的思想。 二、从德育做起,认识体育的重要性 教师利用体育课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德育教育是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一直提倡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要把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资源充分挖掘,实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课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一特点,有效地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引导教育。如在教学一个运动项目时,我们就要把该项目的发展史和近期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该项目上取得的辉煌成绩进行展示,将体育健将锻炼时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这样就可以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然,我们也可从自己的体育课堂中提取德育元素进行教育。如,在合作类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如游戏、定向运动、篮球赛等),如果本组的同学落队了,我们可提醒他们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取得共同胜利。这些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要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上好体育课。 三、学与玩相结合,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与玩相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他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通常对事物产生直接的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的游戏中把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体育教学之目的。另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处于开发期,他们还不能承受大强度的运动,如果运动量过多就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但不能使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还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还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让他们失去对体育的兴趣。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张有弛,这无疑是必要的。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