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公布,温州这些地方上榜。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今天 4阅读 0评论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温州共有8处上榜,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瓯海茶山街道 百鸟灯扎制技艺 茶山“百鸟灯”制作技艺,约始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以往每年农历八月十三左右,茶山当地群众制作各式鸟灯,又称“百鸟灯”,悬挂在村中的树枝上,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和大自然和睦相处。

“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公布,温州这些地方上榜。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如今,茶山“百鸟灯”在尽量还原旧时民间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易永久保存。百鸟灯制作技艺精巧,形态各异,形象可爱美丽。“鸟灯”大胆运用了五色油彩,色彩搭配艳丽又和谐,散发出浓郁的民俗气息。 2011年,百鸟灯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泰顺 木偶戏 泰顺木偶戏已有800多年历史,如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一般泰顺民间提线木偶戏班由7至10人组成,演员都是农民,道具轻便简单,农忙种田,农闲演木偶。不少戏班一年要演上100场次。 提线木偶由木偶头、腹笼(竹制,俗称蔑笼、蔑篓)、四肢、线牌头(俗称琵琶头)等组成,高约2尺左右。木偶头用樟木或其它纹质较细腻的杂木雕刻而成的,特制木偶头内设机关,通过丝线控制,使眼、鼻、口、舌活动。腹笼用竹蔑编织而成。手用木料雕刻,右手为活动手,其掌指关节与腕关节通过线控活动,可做执剑、挥刀、持杯、把盏等动作。脚有“靴脚”和“旦脚”之分,从前均用木制,以后又让木脚套上鞋靴,更显逼真。制作木偶先用丝绳将四肢与腹笼相连,再用青黑色丝线上端连接线牌头,下端连接身首四肢。丝线根数多少不一,视角色动作需要而定。 平阳 木偶戏(单档布袋戏)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平阳单档布袋戏又称“掌上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用闽南话演唱,演出地区以平阳为中心辐射苍南、文成、瑞安、泰顺、洞头、温岭等闽南方言地区。早在南宋时,平阳民间就有布袋戏流传。 表演时一米见方的小舞台装搭在戏箱背上,艺人坐在镂空小舞台屏风后面操作,周围蒙布,只留一个舞台口作表演区。将布袋木偶套进手掌,用食指、拇指和中指分别伸进木偶颈端和左右手衣袖内操作表演。双手操作木偶同时,双脚踏踩跳板,敲打大锣、小锣,有时还腾出一只手敲鼓、梆等。唱念做打,生旦净末丑全部由一人包揽,一人独演一台戏。从剧目、表演、唱腔及其一米见方的小舞台来看都显得非常传统和古朴,与同类的提线、杖头等木偶戏相互借鉴,大量吸收民间传说故事和传书小说,演出剧目丰富多彩,剧目常演常新,表演、语言群众化,贴近生活。从小舞台、木偶道具到木偶的盔帽和服装,演员都自己设计雕刻制作,形象逼真。 乐清 细纹刻纸 细纹刻纸是温州最为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之一,其原型为元宵节龙船灯彩——“首饰龙”上装饰用的“龙船花”。因其图案复杂、线条细腻,用刻刀刻成,故而得名“细纹刻纸”。细纹刻纸的诞生地为乐清。 乐清细纹刻纸具有纤细优美的风格,与粗犷豪放的北方剪纸对照强烈。它的刀法精妙入微,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如发丝,且凭竹刀打的经纬格子线,随心所欲地刻出装饰纹样。 文成南田镇 太公祭 太公,是浙南民众对明代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的尊称。太公祭是存续在文成县南田镇,以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民俗类项目。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六月十五举行春秋二祭。 南田太公祭由当地刘氏宗族开会,选出刘氏后人为祭主,主持祭礼。届时,全国各地刘氏宗亲、台湾以及旅居海外的刘氏后裔都来参加祭礼。 春祭是太公祭的主要祭祀时段,祭主在自家行“起马祭”,将刘伯温牌位(容亭)送入诚意伯庙。午后,祭礼队伍隆重“巡城”,沿途乡亲在自家门口设案恭迎。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众人到庙后追远祠致祭太公上七代祖先。午后,将容亭抬送至新选出的祭主家,新祭主率众虔诚迎接。晚上,新祭主宴请众亲眷。 大年初一,在诚意伯庙举行隆重祭典。有舞龙、花灯等大型歌舞表演,尤以板凳龙声势最为壮观。 秋祭,据刘氏宗谱记载,自明正德九年始,直至民国年间,均由府、县举行地方先贤公祭。如今则仍由刘氏族人主祭,各界人士参加。 乐清 黄杨木雕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的民间工艺品,它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黄杨木料为乳黄色,作品上漆初呈姜黄色,后变橙黄色,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逐渐变成红棕色,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更是珍贵。 乐清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作品具有刀法纯朴圆润,细密流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结构虑实相间和诗情画意的特色。乐清黄杨木雕有三种类型,其造型理念、技艺及程序都不一样。一是传统类,以单一的人物造型为主,亦有群雕或拼雕;二是根雕类,以天然黄杨木根块为材料,利用树根造型;三是劈雕类,将无法用作人物雕刻的木块劈开,取其劈裂后的自然纹理立意雕刻,一切顺乎自然,不作精雕细刻。 瓯海泽雅 周岙正月十三挑灯节 每年的正月十三,泽雅周岙均举行民俗挑灯活动,这一习俗见载于《周氏宗谱》,时间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 周岙挑灯是为纪念当地神灵石马爷的寿诞而设,村民们摆路祭,祈求五谷丰登,保佑国泰民安,并全村挑灯巡游。 当地村民通常在正月初二开始,家家户户扎制各式各样的花灯,在正月十二制作完毕。次日,人们把做好的五彩缤纷纸灯挂在门口挑到街上,展示各自的手艺、绝活,白天主要是赏灯、猜灯谜、花灯评选。晚上则是挑灯巡游,几千盏五颜六色的花灯在夜幕下的乡间小道上绵延几公里,像一条光灿灿的巨大火龙在游动,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祈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2007年,周岙挑灯被列入第一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湾 书法 龙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千年的历史孕育出璀璨的文化,书法艺术也因此源远流长。明清以来,龙湾文人辈出,“一代书宗”姜立纲、“江南一枝笔”王荣年等历史文化名人,为龙湾的书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笔画,张璁、王叔果、王叔杲、张振夔、夏承焘等历代龙湾乡贤,也频有佳作传世。而今,龙湾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40人,其中有邱朝剑、徐强等一批在书法领域具有拔尖水准的艺术家,以及一大批书画艺术后起之秀。 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授予龙湾区“中国书法之乡”牌匾。同时,龙湾区还拥有浙江“首个书法村”——宁村。宁村的书法底蕴尤为浓郁。在宁村,墨迹随处可见。沿村道路还展出篆刻石碑,建成了“中华姓氏第一村”百家姓氏文化书法石刻廊、宁城装饰城诚信书法匾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项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