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顾发展引热议 互联网理财平台相继布局

今天 7阅读 0评论

智能投顾发展引热议 互联网理财平台相继布局

华夏时报记者 朱丹丹 北京报道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全面应用,一时之间,智能投顾成为互联网理财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不少于四十家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对外宣布自己具有“智能投顾”功能或者正在研发“智能投顾”。

6月26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铜板街金融科技集团副总裁祝华在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举办“《证券法》修改背景下互联网理财与智能投顾的监管”研讨会上透露,其平台理财APP基于智能投顾的探索,很快将推出一种全新的分散投资服务-“纷蛋乐”。

多位参会人士也分析指出,如果有大的技术创新支撑,我国智能投顾在未来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仍处于比较低阶段。

他们还进一步表示,客户的需求层次、风险识别的匹配程度,将是决定智能投顾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而随着修法工作的开展和监管规则的完善,运用智能投顾实现投资者更加普惠和安全的投资服务指日可待。

我国智能投顾尚处初级阶段

实际上,去年以来,区块链、智能投顾等金融科技俨然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热词。

所谓的智能投顾(robo-advisor)可以理解为,是指利用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来管理帐户,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财产状况与理财目标,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资产配置建议。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早有京东金融、聚爱财、宜信、钱景私人理财等平台布局了智能投顾,以及铜板街也很快将推出一种全新的分散投资服务-“纷蛋乐”。

“在财富管理领域,特别是在资金端,金融科技的创新空间是巨大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表示,此前大部分的传统金融产品创新,都主要集中在资产端的风险控制,而这一波互联网金融、智能投顾的兴起则是基于投资端的创新。用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空间更加巨大,甚至可以改变传统金融的风险控制模型和业态方式。

不过,我国智能投顾仍在发展初级阶段,仍面临金融监管等风险。

“从目前来看,智能投顾有一定的效果。”智能投顾专业人士邵宇表示,不过,应该说还没有比较大的技术上的创新支撑整个智能投顾的发展,现在还是处于比较低阶级,要实现躺在地下就能赚钱的智能投顾,差得还比较远。

一位智能投顾研究人士也分析指出,目前就个人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业务开展层级还没有这么高,包括它的算法和智能水平,还是有待发展的阶段。

杨东亦坦言,美国的智能投顾投资的资产端主要是标准化的资产,二级市场的资产,证券咨询顾问为核心的;而中国目前很多智能投顾大量的、主要是投资了一些非标资产。或者说智能投顾的资产端,中国标准化的金融产品比美国少很多,美国标准化金融产品很多,所以智能投顾好做,中国标准化金融产品太少,所以智能投顾不好做,导致中国目前智能投顾只能投向非标的金融产品。这既是很大的风险,同时又是很大的机遇。

业内探讨标准化

那么,机构又该如何去应用与探索智能投顾?

对此,杨东表示, 个人建议国内的智能投顾公司从三方面寻求突破,首先,要设计更多标准化的产品,对个人和企业进行画像(即评价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应该依靠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让信用评价为金融服务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其次,要将非标的个人资产和中小微企业尽可能标准化,尽可能给它们定价。 最后,要运用智能化的风控手段,更好地保护普通投资者。

祝华也分析指出,做好智能投顾最重要在于两点。第一,千人千面,即每个人配置的资产方案都是不同的,这在以往的传统金融机构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全程跟踪,即资产配置方案一定是动态的,而非一成不变。“我们的金融产品配置应该是实时变化的,还要实现全程跟踪,从成本上来说,线下金融机构要实现非常难,只有在线上通过科技的手段,通过大数据的运算来实时完成。”

上述智能投顾研究人士亦坦言,目前从(智能投顾)这个业务来看,可能满足初级工具水平的大概是财务规划、资讯推送、产品推送、日常分析,再深入也就是可以有个股买卖建议,组合的情况,智能投顾之后是不是应当有工具识别和风险适配标准化的东西,这都是值得行业、研究部门应该讨论的问题。

编辑:金微 主编:冉学东

智能投顾发展引热议 互联网理财平台相继布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