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沈抚示范区管委会:
《辽宁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省财政厅
2022年6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辽宁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辽宁省“十四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的部署,建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体系,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施企业以工代训、线上培训补贴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补贴性培训149.1万人次。强化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至“十三五”期末,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8家,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24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3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138家。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4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21.5万人,技能人才队伍持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两个占比”偏低,职业培训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农村转移劳动者的素质能力与用人需求存在差距,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需要提高;企业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职业培训服务产业发展效能尚有不足;基础能力建设较薄弱,支持服务体系亟需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培育。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加快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革改造,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的成长壮大,迫切需要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收入水平,迫切需要促进劳动者技能更新升级。以移动互联网、5G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发产业结构深刻变革,催生了许多新职业、新业态、新就业方式,迫切需要加强与新职业相适应的新技术技能的培训。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迫切需要强化青年和大龄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培训。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发动全社会力量,整合优化培训资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维护“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15项重大工程等要求,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行业企业、服务辽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建设“技工强省”,实施“技能辽宁行动”,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劳动者大军,涌现一批全国行业领先的技能领军人才,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结合辽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发展格局构建,突出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多元化社会化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省累计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75万人次以上,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6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5万人以上,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46.5万人。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完善。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形成服务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各类就业群体,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职业生涯全程,适应就业创业和个人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产业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日益健全。坚持产业导向、产业标准,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产业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发端于产业、反映岗位需求。围绕产业链打通招生、培训、评价、就业的技能人才供应链,促进技能人才供应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
——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激发各类培训主体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形成多元化、社会化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数字化培训资源更加丰富,培训需求与供给、培训输出与就业的智能匹配基本实现。
——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更加顺畅,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加完善,技能等级与薪酬分配的联系更加密切,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示范和带动劳动者技能培训、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作用更加显著。
——促就业稳就业功能进一步完备。持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技能劳动者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缓解。
专栏1 “十四五”时期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指标
主要指标
2021-2025年
目标
属性
1.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人次)
150万
预期性
2.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人次)
25万
预期性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人次)
5万
预期性
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次)
75万
预期性
4.其中:新增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次)
25万
预期性
5.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个)
20
预期性
6.建设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个)
50
预期性
7.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个)
20
预期性
8.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个)
50
预期性
三、健全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三)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持续增强技能人才发展动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以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供给,以政府补贴性培训为有益补充,以行业企业、公共实训基地、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形式,构建资源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载体多元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将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民生工作抓好抓实,广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开展青年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对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以二产技工类、维修类为主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脱贫家庭(含监测对象家庭)和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社会救助对象、残疾人等,开展技能帮扶。继续实施脱贫人口、脱贫家庭子女技能帮扶千校行动、雨露计划,使其掌握技能、用技增收。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推行适应性培训,强化政治引领,引导合理就业预期。做好农村转移劳动者、失业人员、妇女及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有关主管部门作用,了解掌握重点群体人员名单、培训需求等信息,及时将培训需求向培训机构推送对接,帮助就业群体便捷有效地参加培训。
(五)开展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和技能提升培训。各地要面向三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毕业年度在校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类毕业生),开展专业转换和技能提升培训,培养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专业以数据分析、软件编程、工业软件、数据安全等为主,并建立动态专业设置和调整机制,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注意征集遴选更多信誉良好、规模较大、专业特色明显的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发挥培训机构与企业衔接紧密、实操水平较高的优势,帮助高校毕业生掌握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
(六)扎实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者等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重对准备外出就业青年农民工的职业指导和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促进提升职业技能。强化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专项培训,提升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能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乡村建设所需的农业农村本地技能人才培训,培养一批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征集选择更多定点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培训。
(七)加强全民数字技能培训。服务数字辽宁建设,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增加有关数字技能的培训内容,特别是面向新职业重点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营销等新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培养全民数字技能。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要不断完善数字技能教育课程体系,增强数字技能社会化培训能力。支持企业建立和共享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培训载体,丰富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内容,提升职工数字化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培训机构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延伸。积极争取数字技能类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将数字技能内容融入到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推进数字技能类人才评价工作。
(八)拓展“四新经济”职业技能培训。紧跟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广泛开展媒体运营、网络直销、平台创业、网约配送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推动培训课程开发,扩大培训供给。支持平台企业、电商企业及新业态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鼓励培训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培训方式变革创新,推行“互联网+”“智能+”培训新形态。
(九)开展康养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培训先行、人人持证,大规模、高质量开展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等方面培训。各地要将康养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按规定落实补贴政策。有关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优化课程设置,积极面向有意愿从事康养服务的各类人员开展培训。探索以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为载体,支持建设家政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家政劳务输出基地等。支持相关单位开展康养职业技能社会培训评价,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十)科学规范组织创业培训。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完善政策制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科学规范组织创业培训,抓好创业培训公共服务与管理,加强对象甄选、过程监管、绩效评估,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加大创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强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师资库,完善师资备案、评价、奖励机制,提升师资职业能力。
专栏2 农村转移劳动力等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开展补贴性培训25万人次。
2.对准备外出就业青年农民工进行职业指导和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相互配合,强化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专项培训,培养一批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共同加强统计工作,综合掌握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培训情况。
4.推进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面向重点帮扶县招生,在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
专栏3 数字技能提升行动
1.加强数字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支持推动职业院校积极开设数字技能类专业,将数字技能通用素质培养纳入职业院校公共课范畴,增强数字技能社会培训化能力。
2.加强数字技能评价。加快数字技术标准建设,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开发一批数字技能培训标准和评价规范。推进数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创新评价方式。
3.开展数字类职业技能竞赛。将数字技能相关职业(工种)纳入我省职业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参加国家有关数字技能竞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