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的工行理财暴雷了,我们的钱到底放哪里才安全(4.125%利率的100万大额存单到期后,继续存定期还是买理财产品?)
大家好,我是老李。
今天我们来聊聊工行理财产品的暴雷事件。
上周六,突然传出来一个理财产品暴雷的大瓜——宇宙第一大行代销的鹏华资管的理财产品暴雷了。
银行理财被取消刚性兑付的原因我们上次也说过:《部分银行保本理财“清零”,钱为什么越理越少了?》,偶尔遇到暴雷也不会让人特别意外,但是这个理财产品,怎么说呢:
预期收益率只有4.1%、封闭期只有6个月、投资门槛为100万……
也就是说,这是一款低收入、低流动性的理财产品。从逻辑上讲,安全性应该很高。
所以当大家看到这个暴雷事件的时候,心情也都是非常复杂的:
“哦,金融理财产品暴雷了?这不很正常的吗,不是前两年就说过打破刚性兑付了么。”
“what!?预期收益率只有4.1%,投资100万起,而且要锁6个月,这都能暴雷?”
此外,应对此次暴雷的处理方式也相当让人无语。
第一个版本的处理方法是:
返还本金的60%,也就是说,本来想赚取4%的利息,结果却损失了40%的本金;
因为这种处理方法实在太愚蠢了,结果被骂得回炉重造了。
第二个版本的处理方式是:
今年先返还本金的50%,剩下的50%将在明年支付。你说还有利息?本金能回来就不错了,还多想什么呢!
如果算上之前4%的年化收益,差不多相当于损失了8%的收益。
算了吧,现在还是不要考虑8%的收益了,另外那50%的本金能否回来还是个未知数呢。
逐渐频繁的银行理财暴雷
银行理财产品暴雷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近两年理财产品被取消刚性兑付后,更是愈演愈烈。
暴雷的原因也很简单,①理财有风险;②银行只是代销渠道,对理财结果不负责任。
因此,银行理财产品也就有了暴雷不稀奇,一直不暴雷才罕见的情况。
但问题是,过去这两年内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暴雷的方式一直很……愚蠢,抱歉我想不出另一个形容词了。
首先是2019年5月招商银行的暴雷事件:2019年5月,招行委托开发的钱端app销售的理财产品暴雷。
该产品预期收益5%,规模14个亿。
最终的结果是,直到2020年4月,才有一些用户获得回款,其余用户的退款至今未知何时能到账。
然后就是著名的原油宝暴雷事件:今年,多名投资者购买的“中行原油宝”暴雷。
一群人不仅损失了全部本金,甚至还要倒赔给银行80%。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
投资额不足1000万元的,可以拿回本金的20%,自负亏损80%;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自己承担全部损失,即100%亏损。
接着就是今天所讲的工行的这款暴雷理财产品,收益4.1%,规模40亿。
处理方式一:赔付60%,自亏40%;
处理方式二:今年赔付50%,明年赔付剩余的50%(能否按时赔付,明年再谈)
招行的钱端暴雷是因为该理财产品本身就是p2p,(顺便吐槽一下,5%收益的p2p)而且还是银行员工推荐的。
原油宝暴雷则是客户最初买的是有强制平仓协议的模拟仓,而银行却直接按照期货的模式来操作,结果被国际资本市场来了一记焖锅杀,吃了一波大亏——最搞笑的事,这个产品最初号称男女老少都能投,是躺着赚钱的好产品。
而这一次工行的暴雷目前还没有给出具体的内幕,有人说是资本管理公司短钱长用,把客户的短期投资资金投放到了长线上,暂时没有钱还客户。
有些人说,这是因为该产品是投资于海航,就是3A级企业债暴雷那个,所以亏得没钱了。
无论如何,4.1%收益的理财都能暴雷,真的是相当愚蠢。
老李我本身属于保守型投资人,买理财产品一直非常谨慎,不会随便乱买,R3风险以上的产品更是不会轻易碰。
现在老李我觉得,如今选择银行理财也要慎之又慎了,风险评级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胡扯,理财产品暴雷的原因,根本让人无法想象。
正确看待收益与风险
不少炒股和炒基的朋友都这样觉得,今年可以看作是个小牛市,大家都或多或少赚了不少钱,因此人也就不自觉的膨胀了起来,对回报率产生了一种错觉。
因此,也就忘了18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过的话: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郭主席在2018年发表这段话,两年过去了,随着利率下行的趋势,目前的情况是收益率只要超过4%,在某种程度上就存在风险。
看看银行保本理财的收益率基本都在3%以下。
这并不是说不让大家获取超额收益了,而是要知道,我们必须学会调整仓位,大部分钱放在安全的地方,用少部分的钱冲击高额收益。
比如说,目前理财界比较长用的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就算是一个比较好家庭资产配置模型。
支付宝简化该模型后做的三笔钱模型也是同理。
大家可以尽量让家庭的资产配置朝这个模型靠拢,让自己的家庭资产配置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把梭哈全都抛进股票和基金。
赢了固然很爽,但输了那是真的惨。
无风险产品推荐
好的,在最后老李为大家推荐一些无风险的理财产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买,让自己即不掉进银行理财的坑,又能给自己的资金找一些去处。
对于50万以下,短期内要提取使用的钱:
这些钱可以存入银行的智能存款中,收益率一般在3%至4%之间,流动性也相对较强,可以提前提取,但要扣除利息。
这类产品一般是由小型银行联合各种理财APP一起做的,虽然只是小型银行,不过由于银行存款50万以下部分都有存款保险,所以算是绝对安全。
缺点是产品需要抢,高利率时期短,通常只有几个月,未来利率会下降。
对于50万以上,或者是近几年不用的钱,则可以考虑增额终身寿或者终身年金险。
这种产品是人寿保险,所以是绝对安全的,从保单确认之时起,现金价值就写进合同中,现金价值可以在相应的时间退还。因此,回报也是确定的,不会像银行存款那样受到利率下调因素的影响。
根据现金价值倒推产品收益,其长期收益率一般都在3.3~4.5%%左右。
想了解更多信息的话可以看我之前写的几篇文章——《基金经理为什么钟情3.5%的收益率?》
最后,挣钱不易,希望大家擦亮双眼,少买有风险的理财,合理配置自己的家庭资产。
只要没有风险,就是一直再赚,
哪怕收益不多,最后也能盆满钵满。
在如今这个全民理财的时代,人人都想通过理财的方式,来快速赚钱。所以只要手中有闲钱,都会通过各种理财渠道,让钱产生更多钱,为自己增加额外更多收入。
可现在市面上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并且不是随便买个理财就能赚钱,所以很多人在准备投资理财的时候,就会比较纠结,不知道选取哪种投资理财方式,既能获得高额回报,又能规避风险。
看到这里大家第一反应肯定都是银行,因为它是我国最大的金融机构,是目前最安全、最靠谱的选择之一。近期就有投资者提问,自己有一笔4.125%利率的100万大额存单快到期了,到期后继续存定期存款还是购买理财产品呢?选择哪个更划算?对此,内行人给出答案,不妨一起往下看看吧。
一、资金安全
从安全性来看,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走势,选择继续存定期存款会更稳妥些。因为从去年资管新规实行后,已经明确指出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不再保息,盈负均由投资者自行承担,这无疑是增加了持有者风险承担责任。
而且去年恰好受市场流动性收紧的影响,债券市场出现剧烈震荡,抛售十分严重,从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出现净值回撤严重,甚至还出现跌破净值的情况,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要知道,在这些破净的理财产品中,有80%以上的都是R2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而亏损则达到了30%,使得风险与收益完全不对等。在经历这次理财产品风波后,一些稳健投资者再也不敢盲目跟风投入了。
二、收益率
从收益率来看,在以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97%,而去年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并不可观,一年经历两次大幅下跌,大面积破净,尽管年底的时候有所回暖,但是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净值都没有恢复,所以年化收益率能达到3.5%,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定期存款,虽然去年多家银行都下调了利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3.3%降至2.6%,大额存单从3.5%降至3.1%,但是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并且还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护,在市场行情剧烈波动的时候,选择这种资金打理方式,无疑是规避风险、稳定获得利息的选择。
此外,理财产品不管盈亏,都需要支付托管费、管理费等费用,如果赚了这些费用就无所谓了,但如果要是亏了,无疑是在加大亏损,而定期存款是没有任何手续费的。
三、流动性
从流动性来看,定期存款肯定要比理财产品更有优势。就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主要分为开放型、定开型和封闭式。开放型的流动性比较强,但往往预期收益不尽人意,很多时候还不如存定期存款;
定开型流动性较差,但一年之内的开放日并没有很多,窗口期也很有可能会与好行情错过;封闭式流动性非常差,中途不支持提前赎回,就拿去年的行情来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没了。
相比之下定期存款或者大额存单,不仅可以支持随时提前支取,并且大额存单还可以通过转让的方式减少利息损失,彰显强大的资金流动性。
当然,如果觉得定期存款或者大额存单现在的利率较低,又不想承担风险购买理财产品,其实可以转向其他能够稳获高息的投资理财方式。
总之,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如果手中有一笔4.125%利率的100万大额存单到期,选择继续存定期存款或者大额存单相对会更稳妥些。当然,如果觉得利率低,也可借助其他稳妥方式,正确管理资金,让钱产生更多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