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全方位寻访 □全链条保护 □全维度传承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检察机关寻访、保护、传承“三位一体”发力,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良好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全方位寻访,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有着丰富的秦巴汉水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安康也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安康检察机关主动与地方党史研究室、退役军人事务局、文物文化保护等部门联系对接,围绕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人物,对全市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革命文物开展全面排查寻访。2022年5月,宁陕县检察院在寻访中发现宁陕县柴家关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年久失修,文物本体存在安全隐患和灭失风险。安康市检察院得知此情后,及时成立专案组,由检察长担任专案组组长。经多次研判、反复商讨后,向宁陕县人民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并召开听证会公开听证、公开宣告送达。2023年,检察机关又督促宁陕县人民政府拨付58万元用于旧址内的陈列布展。现在,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已经成为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全链条保护,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动起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推动方方面面进行“全链条”式保护。安康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履职,与相关部门一体化调查取证,双向移送线索,及时跟进监督,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依法惩治打击涉文物犯罪,依法监督涉文物保护生效裁判、审判、执行活动,依法开展涉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履职。全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历史遗迹专项监督,针对历史遗迹年久失修、濒临损毁等问题,通过公开听证、公开宣告送达、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推动汉阴县明城墙(文峰塔)、石泉县禹王宫等10余处历史遗迹得到有效保护。开展为期一年的“捍卫英烈荣光”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专项活动,确立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与周边保护、保护传承与融合发展的工作任务和方向,推动宁陕县红军攻打老城旧址等20余处革命旧址焕然一新。平利县八仙镇廖乾五烈士故居是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保护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高级政治工作干部廖乾五故居,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2021年1月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21年9月,平利县检察院得知故居院墙坍塌,木质大梁腐朽,存在毁损灭失风险。市县两级检察院立即启动公益诉讼办案程序,历时两年、四次回访、多次协调、跟踪督促,协调解决了产权纠纷问题和修缮资金问题,推动平利县政府完成了故居一期保护和修缮工作,并如期启动了二期保护工程。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一处保护影响一个地区。
全维度传承,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变起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历史工程,寻访是基础,保护是关键,传承是目的。安康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寻保传”活动,与安康文物和文化部门共同打造了革命先驱廖乾五、开国将军何振亚故居以及陕南抗日第一军、红军镇、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总结提炼形成了安康汉阴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沈”精神等一批红色故事和励志事迹,让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存量,上升转化为崇德向上幸福安康的变量。安康检察机关也培树了“红润安蓝·检护安康”“山水汉滨金彩检察”“十美石泉 五彩检察”等一批有影响的党建文化和检察工作品牌,让检察履职的动能提升转化为服务保护的势能。同时,还着力营造缅怀先辈、崇尚先烈、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让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作者为陕西省安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y的个人网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